數碼公司聘精神病復元人士 遺長期病僱主:他們工作與常人無異

撰文:容嘉儀
出版:更新:

早前一名精神病患者在商場殺害兩名女子,令患者再被標籤。精神病並非絕症,病人接受妥善治療及定期服藥,可與正常人一樣重投職場,貢獻社會。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成員及數碼公司老闆劉融澤聘請8名精神復元人士,Terry及謝小姐是其中兩位,他們均為思覺失調康復者,成功在職場覓得「伯樂」,撇開標籤,投身社會。

劉融澤本患遺傳性糖尿病,長期需要打針吃藥,深明長期病患之苦,而且自己是信奉基督教。設立公司初期,已聘請傷殘人士,在2018年更聘用了一位患有亞氏保加症員工。他指一開始自己和同事不知道如何與他相處,雖然相處上需要耐性及空間,但工作能力較普通人優秀。後來,他聘請精神復元人士Terry及謝小姐,幫助他們投身職場。

思覺失調康復者入職四升主管

Terry表示,中五時轉讀毅進文憑一年期間,因讀書壓力大,被診斷患上思覺失調,需入院治療。出院後,未選擇繼續學業而投身職場,因服用精神藥物,其副作用會令人覺得疲倦。Terry在試藥階段,只有數小時是清醒,其餘時間都非常疲憊,只能睡覺。

經歷7至8年時間,才找到合適藥物,在試藥期間,只能任職飲食、運輸、凍肉切割等兼職。工作時無人教導,使他感到沒有方向及前途,「每一日返工放工」而轉工。從2019年入職劉融澤的公司,四年多已晉升為主管,帶領6至7個同事工作。劉融澤指Terry 「好多嘢肯去做、肯去問」,能夠勝任穩定處理3至4個項目。

另一位精神復元人士謝小姐,本為餐廳侍應,因工作壓力大而失眠,後被診斷為思覺失調,入院治療一年。康復後,曾任職包裝、文職工作,因工作內容「唔駛用腦」而失去工作熱情,自2022年轉職劉融澤的公司,由最初文件分類工作,及至現在可以懂得控制機器去印圖。

「跟project做,我唔係好鍾意啲刻板工作,咁每次都有啲唔一樣,咁我就keep到做嘢嗰份熱誠。」問及有否受近來傷人事件影響,她指可能受社會定型為「癡線」,但精神病有好多種,非每種都有暴力傾向。

僱主劉融澤:康復者甚少「跳槽」 為公司穩定人手

劉融澤指,聘請精神復元或殘疾人士流失率低,「請其他人,做一兩個月覺得份工好沉悶,就走」,因這些人士往往追求一份穩定工作,甚少「跳槽」,作為公司穩定人手,只是前期需要時間及耐性培訓他們,培訓後,他們的工作與常人無異,「可能加多少少照顧,咁佢哋就有出路㗎啦。」他盼望社會能放下有色眼鏡,接納這些「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