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揭有夢遊重度抑鬱症病人 直系親屬患腦退化症風險高4倍

撰文:容嘉儀
出版:更新:

本港有超過30萬名抑鬱症患者及約1.2萬名柏金遜病患者,香港中文大學今(27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抑鬱症共病發夢期夢遊 (RBD)存家族遺傳,有發夢期夢遊的重度精神病患者,其直系親屬患柏金遜症及腦退化症風險高3至4倍。

RBD患者較大機率發展成柏金遜病

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即發夢期夢遊,常見於50-65歲發病,本港約有1萬至2萬名RBD患者。患者會經常發情境逼真惡夢,身體會作出與夢境一致的動作和言語,如出現拳打腳踢或翻滾喊叫。RBD患者中,有約4成患者會患上柏金遜病;約2成半患上路易氏體失智症;少於1成患上多發性系系統萎縮症,故RBD 及抑鬱症是柏金遜病的早期症狀。

患RBD與精神病病人及其親屬較高機率患腦退化

中大精神科學系團隊以四年時間進行一項家庭研究,招募1,371名参加者分為三組,包括同時患精神病及RBD病人、只患精神病人及身體健康人士。調查發現,同時患精神病及RBD病人的直系親屬,患RBD風險是其他兩組的2至11倍,而患柏金遜症等腦退化病風險是其他兩組的4至5倍,推論出患RBD及抑鬱症是柏金遜病的早期症狀。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學系主任榮潤國表示,研究結果為預防腦退化病提供方向,及早識別患上RBD及抑鬱症的病人,優先為這些患者採取預防腦退化的措施。

現時未有方法完全根治RBD

榮潤國又指,現時未有方法完全根治RBD,醫生按病人情況提供藥物以減低病人睡夢中動作幅度。同時患有抑鬱症及RBD病人梁先生指,他經常發一些夢境清晰及真實的夢,曾試過發夢跨欄,而滾落床;又試過「一踢腳將電視踢落地」後來診斷患上RBD,現在有服藥控制病情,惡夢及動作都減少。

其後,其患焦慮症弟弟也被診斷出患上RBD,而當研究指家屬較大風險患腦退化後,梁生生指「有擔心」,又發現隨年齡增長,記性變差及手震變頻密,但了解發展成腦退化需要長至10年時間,現時有定期監測,壓力未有太大。榮潤國提醒患者可以多做運動,保持心境愉快,把尖銳物品搬離床邊,以免受傷,亦多留意年長家人會否出現睡夢動作大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