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輪候|一般申請者等候時間維持5.3年 長者要等3.9年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房屋委員會今日(2日)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最新公屋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維持在5.3年;至於單身長者平均輪候時間同樣維持在3.9年,自去年8月以來的跌勢停止。

房委會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的最新公屋輪候時間。(資料圖片)

截至6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3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9年,兩者均與上季相同。房委會指,現時約有133,1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6,9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即共有230,000宗申請。

對比今年3月底數據,當時共有230,300萬宗申請,而最新申請宗數減少300宗,減幅主要來自非長者一人申請,較上季減少200宗,而一般公屋申請亦較上季減少100宗。

另外,今年第一季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2,3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510宗。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450宗。

房委會表示,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維持不變,主要是由於在2023年第二季獲分配公屋單位的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與過往數季獲分配公屋單位的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相若,並強調每季度的平均輪候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數目、公屋申請者數目、申請者所選地區,與及新建及翻新單位的供應是否與申請者的選區相符,故平均輪候時間短期會有波動。

當局又指,以現時位於公屋輪候冊較前位置的申請者為例,新界區公屋申請者的輪候時間一般較市區或擴展市區的申請者短約數個月至逾一年,而由於過去數季有不少位於新界區的公屋單位可供編配,當有關申請者獲安置入住新界區公屋後,他們的輪候時間會被計算在平均輪候時間內,以致平均輪候時間有所下跌。相反,當有較多市區或擴展市區的公屋單位落成可供編配,輪候時間較長的申請者陸續獲安置入住這些在市區或擴展市區的公屋時,平均輪候時間則會相應地上升。

至於上季開始公布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由於簡約公屋仍未落成,尚未有單位可供編配,故繼續與公屋輪候時間看齊為5.3年。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資料圖片/夏家朗攝)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指,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已連續4季維持在3.9年,對此表示失望。他又指,特首李家超早前提出提早上樓的計劃,至今仍未有任何具體內容,促請政府盡快交待有關細節,並期望當局研究,將更多公營房屋項目,如新發展區的項目納入到「公屋提早上樓計劃」,進一步加快公屋上樓,壓縮輪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