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懸殊|136萬人處貧窮狀態 樂施會:疫後貧富差距擴至57.7倍

撰文:鄧宇詩
出版:更新:

樂施會今(19日)發表《香港貧窮狀況報告2023: 疫後復常下的兩極化復原》,分析政府統計處數據發現今年第一季度香港整體貧窮率達20%,超過136萬人處於貧窮狀態。2023年第一季最貧窮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為2300元,最富裕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為132,600元,兩者差距達57.7倍,歷年最高。

第一季度整體貧窮率達20% 最窮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跌至$2300

樂施會《香港貧窮狀況報告2023: 疫後復常下的兩極化復原》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香港整體貧窮率達20%。於疫前2019年,最貧窮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為3500元,最富裕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為13萬,差距達34.3倍。但2023年第一季數據顯示,最貧窮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跌至2300元,最富裕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為132,600元,兩者差距進一步擴大至57.7倍,達歷年最高。

約20萬人在職貧窮 「零售、住宿、餐飲服務」業比例最高

報告顯示,2023年第一季就業人口中,約有6.4%,約20萬人為在職貧窮。其中,84.1%人士從事低技術工作。在職貧窮比例最高的為從事「零售、住宿、餐飲服務」人士,佔整體在職貧窮26.6%。

樂施會港澳台項目總監黃碩紅指,經濟復蘇下貧富懸殊差距變大原因是基層工種減少以及最低工資追不上通脹。她指,疫情時出現了清潔、隔離設施工作人員等基層工作,但疫情結束後這些工作不再需要。加上疫情後收銀、侍應等工作機械化,令社會整體基層工種減少。她又表示,雖然政府今年調整了最低工資去到40元,但之前3年都沒有作出調整,未能夠追及通脹速度。

樂施會港澳台項目總監黃碩紅(右)指,在經濟復甦下貧富懸殊差距變大原因為,基層工種減少以及最低工資追不上通脹。

在非經濟活躍人口的貧窮狀況方面,非經濟活躍人口貧窮率由2019年的29.9%上升至今年第一季的32.4%。樂施會助理研究及倡議經理梁名峰表示,人口老化問題持續,因「退休」而被納入非經濟活躍人口在2019年佔54.5%,今年第一季躍升升至60.5%。其中約51萬長者為貧窮長者。

樂施會助理研究及倡議經理梁名峰表示,處理長者貧窮問題是處理香港貧窮問題的關鍵。他又指,日本在疫復,復經濟復蘇得比較快的其中一個原因為發展了「銀色經濟」,隨着長者人口增加更應該考慮善用「銀色經濟」市場。

樂施會建議政府輸入外勞前 先協助基層就業

組織建議,每年調整最低工資,就今年通脹水平而言,最低工資不應低於48.5元。另外由政府推廣生活工資,即一名僱員所領取的工資,除了讓他及其家庭成員解決基本生活所需外,更能讓他們過有體面的生活,今年建議水平為每小時不低於60.1元。除此之外,組織建議,按每區人口比例,將「社區客廳」擴展至18區,以減低劏房戶壓力。在增加勞動人口方面,組織建議增加兒童照顧服務,以及成立「虛市種子基金」,鼓勵更多婦女或潛在勞動人口參與虛市,推動社區經濟。

樂施會總裁曾迦慧(中)表示,政府在考慮進一步輸入外勞前,應先透過調高最低工資、創造就業和提供其他誘因,協助基層就業。

樂施會總裁曾迦慧表示,政府在考慮進一步輸入外勞前,應先透過調高最低工資、創造就業和提供其他誘因,協助基層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