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電斥資80億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冀引入價格具競爭力天然氣

撰文:鄧宇詩
出版:更新:

為支持實現香港政府提出的減碳目標,中電及港燈合作斥資共80億元於香港水域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以及周邊配套,令香港可以擁有更多元化的天然氣供應。被問到天然氣增加會否令電費有所調整時,兩電回應指,將在年底與政府商相討,暫時未能回應電費會否有所調整。

+10

中電以及港燈於2020年起將燃氣發電比例提高至50%,為進一步增加使用天然氣發電,兩電合作在香港索罟群島以東離岸水域,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採用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技術,當運載液化天然氣的貨船抵達接收站時,就會將液化天然氣卸載至浮式儲存在氣化裝置船—紫荊精神號,進行儲存以及再氣化。

紫荊精神號的儲存容量大約為150萬戶三人家庭使用兩個月。天然氣會經由接收站兩條海底運氣管道,分別輸送至中華電力龍鼓灘發電廠以及港燈南丫發電廠。接收站已於今年7月投入運作,目前已接收四艘船隻的液態天然氣。

興建接收站提高供電穩定性 兩電沒答調整電費

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總監李德明指,兩電共斥資共80億元興建接收站,以及周邊配套。他指,興建接收站後可從全球採購價格具競爭力的液化天然氣,提高供電穩定性。被問到天然氣增加會否令電費有所調整時,兩電回應指,將在年底與政府商相討,暫時未能回應電費會否有所調整。

李德明提到,項目興建時遇上疫情,面對許多挑戰,例如從不同國家購買設備與零件、讓海外工作人員到港工作等。為了不讓新冠肺炎在工作船上散播,工作人員前往碼頭工作前須在酒店進行隔離檢疫,工作期間更需要逗留在船上生活至少一至兩個星期。他感謝各政府部門的配合,以及來自海外具豐富海上工作經驗的人員,令項目興建過程變得更順利。

+4

疫情時員工留在船上工作一個半月

港燈工程建設科項目工程師郭浩駿,由2018年開始參與項目,在2021年初上船工作一個半月,橫跨農曆新年以及情人節,他表示,當時有濃烈的思鄉之情,但每逢佳節只能與親朋戚友進行視像通話,「其實喺船上或者海中心訊號唔係好好,所以都好完整咁講完一個電話都唔係好簡單。」有項目初期開始參與,他稱,「當我第一次踏足呢片海域嘅時候,其實係乜嘢都冇,到而家呢個模樣係好多好多人付出咗好多努力嘅成果。」

中電資深工程師譚國鴻來自馬來西亞,在此計劃主要負責設計、規劃接收站控制系統等,他指,此項目最大的挑戰是,此項目為香港首個,需不斷與政府商討以及合作,以獲得政府的認可。他又表示,之前較常參與商業化的項目,例如鑽油台等,形容此項目「好貼地」,因為基建主要服務對象為香港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