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虐防兒童會統計指七成施虐者為家人 6至8歲童最高危

撰文:洪芷菁
出版:更新:

防止虐待兒童會今日(16日)發布2022/23年度的統計數字,共接到 1,232 宗熱線舉報及諮詢服務,當中有 187 宗(15%)為懷疑虐兒個案,涉及 206 名懷疑施虐者,有接近七成懷疑施虐者都是家庭成員,當中逾3成是母親。另外,以六至八歲兒童為最高危組別,身體虐待比率超過五成半,其次為心理虐待。
另外,近年懷疑侵犯者或侵犯者,透過智能電話或互聯網誘識兒童,與兒童建立關係後侵犯的個案上升。

七成半熱線求助者為家人

防止虐待兒童會調查指,在 1,232 宗熱線舉報及諮詢服務中,915 宗(75%)是由家庭成員致電熱線,其中 786 宗(86%)來自母親,71 宗(8%)來自父親,有8 宗(1%)來自懷疑受虐兒童,3宗是懷疑施虐者致電本會尋求協助,主要涉及孩子學習及行為問題。另外,公眾或鄰居舉報有 234 宗(19%),佔第二大多數。

這些個案牽涉逾1,500個兒童,家居所在地以黃大仙居多,有約4成,其次為葵青/葵涌(11%)及觀塘(7%)。

七成施虐者中母親佔三成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黃翠玲指,在 187 宗懷疑虐兒個案中涉及 222 名兒童,他們最多是介乎6至8歲,是最高危的組别。她亦指出,在187宗懷疑虐兒個案中涉及 206 名懷疑施虐者,有接近七成懷疑施虐者都是家庭成員,當中 逾3成是母親、2成是父親、1成涉及父母二人。

受虐兒童會對施虐的家長或家庭成員失去信心,也可能會產生恐懼、抑鬱、性格變得内向,最深遠的影響是缺乏安全感,以致自信心及自我形象低落,對自身價值產生懷疑,對人的信任程度也會較低,甚至在人際關係上產生障礙。

身體虐待比率超過五成半 其次為心理虐待

黃翠玲亦指,在這些懷疑虐兒個案中,身體虐待個案的比率佔最高,有 105 宗(56%),她表示體罰不單無助管教,反令親子關係疏離,兒童更會學到以暴易暴,嚴重的更足以令兒童受傷甚至死亡。家長應以正面及非暴力方法處理兒童的情緒和行為。

其次為心理虐待有31宗(16%)。黃翠玲指出,心理虐待包括羞辱、驚嚇、孤立、剝削及漠視兒童的情緒反應。這些行為都告訴兒童,他們没有用、一無是處、没有價值或不被愛,因而損害兒童的行為、認知、情感或生理功能。此外,統計顯示多種虐待佔 11%,而性侵犯及疏忽照顧分別有16宗(9%)及 15宗(8%)。

政府正就「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機制」進行立法工作。(資料圖片)

網上誘識兒童性侵犯個案上升

黃翠玲又指,近年懷疑侵犯者/侵犯者透過智能電話或互聯網誘識兒童,與兒童建立關係後侵犯的個案上升。根據社會福利署的「保護兒童資料系統」,16 歲或以下的侵犯者亦有上升趨勢。疫情期間,兒童有較多時問上網及使用智能電話學習或與外界溝通,這增加了兒童在網上接觸潛在侵犯者的危機。

教養子女的壓力對於單親媽媽而言更大,有社工在會上分享其跟進的個案,媽媽Sally(化名)需要上班和上學,又要獨自照顧女兒。在她被確診產後抑鬱,但娘家沒有任何支援,而感到很徬徨。在女兒快將1歲時,她得到社工支援,如有義工定期探訪、陪伴她及參與不同的活動,開始認識到其他家庭,女兒在活動中也感到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