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青年離開復元中心墮樓亡 母控訴醫院疏忽照顧一直無交代

撰文:陳葆琳
出版:更新:

20歲的陳明鋆9月底前確診思覺失調,10月13日前往葵涌醫院日間復元中心接受精神復康訓練,惟中途自行離開,返抵葵涌石籬(二)邨住所自殺,院方卻於事故發生後半小時才得知病人失蹤。事隔超過一個月,其母林女士仍在為兒子身後事勞碌奔波,領取綜援為生的她只能四處借貸,如今她的經濟狀況莫說是向醫院展開民事訴訟,連安置兒子的骨灰亦有困難。

她接受《香港01》訪問,控訴院方推卸責任,儘管事前已三番四次叮囑中心職員需要看顧兒子,但仍是失職,事後院方只有一次主動聯絡跟進,卻未有交代疏忽照顧的因由,對於自身過失而釀成的悲劇毫不在乎。哀傷之中,她仍堅持向院方追究責任,希望不會再有下一個生命因而犧牲:「我個仔係呢度有生命危險,下一次小朋友有一個都係思覺失調嚟你呢個(中心),都係要死咩?」

葵涌醫院回覆查詢表示,醫生曾按照病人最新臨床情況,於今年8月中建議病人入院接受治療,惟病人及家屬未有接受有關建議,院方遂安排有關病人參與日間復元中心的活動。

+1

「幾靚仔嘅小朋友,突然變咗一袋灰……」林女士11月下旬從火葬場領取兒子的骨灰,看着活生生的軀體於一瞬間煙消雲散,當晚夜不能寐,悲痛情緒再次湧現。失眠至今,她唯有不斷翻查以住為兒子明鋆拍下的相片,思念兒子的身影度日。

林女士三次叮囑職員 勿讓明鋆自行離開

明鋆於2017年被診斷患有過度活躍症及輕度弱智,當時醫生為他處方長效藥。由於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明鋆非準時服藥。林女士說,兒子自去年5月出院並加重藥物之後,開始面部抽筋及手抽筋,不時哭泣。

今年9月,明鋆確診思覺失調,林女士10月與院方簽約,明鋆需要逢星期一、三、五上午10時至下午5時於中心內接受訓練。她強調簽名之前曾經向中心的醫護人員千叮萬囑,兒子必須由監護人接送。

做到(睇實個仔),我畀你。如果做唔到,你同我講,我唔係(交託)你呢個中心,今時今日,我個仔仲喺度。
林女士
事故至今一個多月,林女士對愛兒的思念不減,她總是翻查以住為兒子明鋆拍下的相片,思念兒子的身影度日。(黃寶瑩攝)

10月13日,林女士首次帶明鋆前往中心接受訓練,她站在門口目送兒子入內後,仍不放心,曾一度致電中心主任,並表示由於兒子情緒不穩定,需要「睇住」,着主任抽時間探望兒子。

林女士說,當時中心主任於電話稱,會連同醫生一同探望明鋆。她引述當時院方職員稱:「媽咪(林女士)你放心啦,你放鬆吓、你唞吓、休息吓。一陣間過嚟睇佢。」林女士逗留25分鐘後才離開。約上午11時,護士致電林女士稱明鋆對於中心活動不太感興趣,當時她再次吩咐,千萬不要讓他離開中心。

醫院未主動解釋疏忽照顧因由 跟進無果

最害怕的事情,最終仍是發生。警方於下午1時18分接報一名青年倒臥於葵涌石籬(二)邨石祥樓對開,現場證實死亡。院方則指,中午12時許,明鋆仍在中心;直至下午約1時50分職員欲安排面談,才發現明鋆已離開。林女士指院方事後甚少主動聯絡她跟進事故。直至10月30日,院方召開會議,約10名醫生列席,林女士親筆撰寫近二千字的投訴信,控訴院方疏忽照顧病人。

然而,她指院方於會議之中無法解釋當時為何疏忽照顧病人,又提及護士曾於兒子接受訓練期間,屢次詢問兒子為何不說話、問他是否想家。林女士認為,此舉令兒子失去安全感:「你提醒佢做乜嘢?佢思覺失調,佢幻覺好多,對佢安全方面都唔係幾好,情緒又唔係咁穩定,你提佢,佢咪想走。」

該次會議之後,院方再未主動聯絡林女士。她自行致電中心主任,則獲回覆稱事故已上報醫院管理局,以處理保險賠償問題,令她感覺院方「好似唔係好在乎咁樣」。

林女士親筆撰寫近二千字的投訴信,控訴院方疏忽照顧病人。(黃寶瑩攝)
好似推卸責任,前面一套,後面一套。做人唔可以咁樣架嘛。你疏忽照顧,點解您唔講自己有責任啫。 我個仔係呢度有生命危險,下一次小朋友有一個都係思覺失調嚟你呢個(中心),都係要死咩?
林女士

正申請法律援助 擬向醫院展開民事訴訟

林女士為了替兒子討回公道,正申請法律援助,擬展開民事訴訟。在此之前,林女士首先要解決財政問題。她以領取綜援為生,但處理兒子的身後事,已需近6萬元,連同暫託骨灰的長生店月租、骨灰龕位費用,需要十多萬。目前她已向朋友借了2萬元,剩餘只能周圍向銀行借貸。她打算繼續早前因為照顧兒子而放棄的兼職,盡快償還欠下的費用,每天上午上班,下午再回家照顧10歲的女兒。

林女士為了替兒子討回公道,正申請法律援助,展開民事訴訟。(黃寶瑩攝)

林女士接受訪問期間幾度哽咽,卻堅持不流一滴眼淚,「我唔可以喊㗎。因為我一喊,醫院接觸我,要我住醫院,要開抑鬱症(證明)畀我。咁我唔想,我要企出嚟,同我個仔攞公正(公道)。」她強忍着,給記者看手機內明鋆跳舞的影片及一家三口的合照,不自覺露出笑容。

妹妹得知噩耗大哭了兩天 反過來安慰媽媽

明鋆與同母異父的妹妹亦患有語言障礙及專注力不足。兩兄妹感情深厚,得知噩耗後,妹妹大哭了兩天,情況已轉好,但仍會時常感到害怕,希望無時無刻有人陪伴,目前社工正在跟進。儘管如此,她不忘安慰媽媽,成為媽媽心中的太陽。

「佢見到我佢仲撩我,你長大啦,你喊咩呀……喊喊喊,媽咪你咁唔堅強嘅。」林女士說道。

葵涌醫院:8月中建議死者入院 不獲家屬接納

葵涌醫院最新回覆查詢表示,該院精神科團隊過去一直透過門診服務及社區專案組跟進有關病人的治療情況,醫生亦曾按照病人最近的臨床情況,於今年8月中建議病人(陳明鋆)入院接受治療,惟病人及家屬未有接受有關建議。院方遂安排有關病人參與日間復元中心的活動,希望透過日間活動,繼續跟進病人的情況及為病人提供合適的跟進治療。

葵涌醫院指,知悉有關病人離世後,已即時派出社區專案團隊前往病人住所了解事件及為家屬提供緊急協助和情緒支援;醫院其後亦一直跟進家屬的情況及提供一系列支援,包括繼續派出社區專案團隊多次進行家訪,為家屬提供緊急精神科諮詢和臨床心理科服務。病人聯絡主任會繼續與家屬保持聯絡,盡力提供適切支援及協助。

立法會議員郭玲麗表示,在日間復元中心接受訓練的病人,始終是精神病康復者,安全感未必穩固,起初應容許家長陪伴病人接受訓練。(黃寶瑩攝)

議員郭玲麗:復元中心保安設施點解咁鬆呢?

立法會議員郭玲麗表示,在日間復元中心接受訓練的病人,始終是精神病康復者,安全感未必穩固,起初應容許家長陪伴病人接受訓練,「作為一個新起嘅日間復元中心,我真係會覺得個保安嘅設施點解可以咁鬆嘅呢?」她認為在日間復元中心接受訓練的病人,需要帶有手帶,一旦外出院方則會收到通知,保障病人安全。

郭玲麗指今次事件明顯示是日間復元中心保安出現漏洞,院方對於病人離開中心矇然不知,屬嚴重事故。她認為醫管局應派出個案經理或社工,持續與病人家屬保持聯絡,讓他們得悉當局正在跟進事件,而非任由事故石沉大海,「醫院或者院舍既社工係咪可以做多步,然後打電話畀林女士,話畀佢聽報告返個情況,而唔係不了了之喺度等……(病人家屬)好無助嗰個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