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料三層應急機制作用有限 醫生倡增體育課時助學童身心健康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政府昨起至明年1月在全港中學推出校本「三層應急機制」,冀及早識別和支援自殺風險高的學生。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今(2日)表示,相關機制成效有限,因疫情下師生和朋輩之間關係變得疏離,或難以識別到需要支援的學生。他又呼籲,應在源頭改善學童自殺問題,如減少操練及功課量。

身兼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則認為,疫情數年以來,香港學童體適能急速惡化,對身心健康都有影響。他建議增加體育課時,讓學生建立更好的朋輩關係,而家長亦應多與子女在陽光下活動。

政府昨起至明年1月在全港中學推出校本「三層應急機制」,冀及早識別和支援自殺風險高的學生。(photo-ac)

老師工作量多 疫後師生關係尚重建 難識別高風險學生

近月連接有學生輕生,醫務衞生局、教育局和社會福利署跨部門合作,昨日(1日)起至明年1月在全港中學推行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及早識別和支援有高風險的學生。不過,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今(2日)在商台節目表示,現時機制依賴學校去識別,惟現時老師的工作量已很多,加上疫情後師生和朋輩之間關係變得疏離,認為或難以識別到需要支援的學生。

他同意,應為老師提供適當訓練,以更了解解精神健康議題,不過,他強調,應在源頭改善學童自殺問題,比喻「𠵱加廚師成地都係水,大家都好忙整乾淨個地下,但大家唔記得熄水喉」,認為應減少操練及功課量。

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資料圖片/林靄怡攝)

呼籲家長關心子女各方面 非只重視學業

他提到,見過有小三的學生發白日夢時,亦會說自己仍未做完功課,認為學校不應以操練成績為本,並指表現較優秀的學生往往非依賴操練,而是懂得自己去學習,「We teach less,they learn more(我們教得較少,他們學得更多)」。他亦指,部分學童自殺是一時衝動,認為有時家長只關心子女學業,但子女是想有全面關心,要讓學童感受到「你哋未被忘記、你嘅聲音會被聆聽到。」

身兼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同樣表示,疫情影響師生關係,認為復課後應騰出空間助師生重建關係。他解釋,疫情下社交距離措施嚴格,學生長時間在家學習,缺乏老師及朋友的支援,令學校的保護作用大減。

身兼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資料圖片/黃文軒攝)

稱內地學校已減少補課設早操 倡增本地體育課時

他又指,疫情數年以來,由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可以看到,學童的表現急速惡化,對身心健康都有影響。他表示,國內近年已經調整課堂安排,減少補課和設早操等,惟香港則仍有很大進步空間,建議增加學校體育課時,以平衡上課和活動時間,讓學生建立更好的朋輩關係,家長亦應多與子女在陽光下活動。

他強調,學生每一日都會學習到新的知識,人生漫漫長路,不需要太追趕學業成績,中小學應強調讓學生開心健康成長,才是對小朋友發展最好。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