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阿秒科學中心」研極短激光脈衝 料助日後臨床診斷更精確

撰文:01醫務所 源栢樑
出版:更新: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尤其在這個講求智能化的年代,各國在科學技術研究方面競爭激烈,內地對於科研的重視程度亦不斷提升。筆者早前獲安排到訪位於東莞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包括在該處落戶的「阿秒科學中心」。此中心的研究正正與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研究有關,今次筆者亦有幸一窺內地科技發展之迅速,相信隨著此科研技術普及,這些阿秒(attosecond)激光的應用將有助醫療技術的發展,增加臨床診斷的準確性,並期望可廣泛應用於醫療診斷中。

撰文:資深工程師及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源栢樑

疫後兩地往來頻繁,筆者早前隨工程師學會到訪內地,分別到達中山、珠海及東莞一帶,除了甚為難得地到訪剛合攏尚未開放使用的深中通道,即連接深圳至中山全長24公里的跨海大橋及海底隧道,更到過東莞的松山湖設有一處科研的區域。當中一個名為「阿秒科學中心」的科研基地,因與國際獎項相關而近期特別引起外界關注。該處所研究的相關項目,正是與獲得今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中獲得表揚的「阿秒物理學(attosecond physics)」技術有關。

究竟此科技有所特別之處?此技術其實與速度有關。據報今年獲獎的多名物理學家或研究人員在實驗室發現了以阿秒為計算單位的極短激光脈衝,阿秒相當於10的負18次方秒,即大約為十億分之一秒。有報道指,這種激光脈衝可用於測量電子移動或能量改變的快速過程,為人類探索原子和分子內部的電子世界提供嶄新工具。

此東莞「阿秒科學中心」包括與阿秒激光脈衝的相關研究,據筆者理解,此技術尤如鏡頭中的快門,超高速的脈衝快門可讓科學家以此去捕捉更微細的物理現象。若技術能普及使用,料日後更可以透過量子計算,觀察到電子以阿秒級的增量移動,有助於將處理運算速度提高到目前可能速度的10億倍,更可將技術用於醫療、保健或相關生命科學研究之中。

現時的醫學領域內,尚有不少微細的醫療影像無法用現時技術去精準解讀或顯示,若有技術能將醫療影像,包括電腦掃瞄等影片中的不同物質更精確的展現,將有助醫護人員作出更確切的診斷。例如,以癌症的圖像數據處理上,日後或可以更精準地預視到人體體內的病變,變相增加病人存活率。

筆者參觀該研究中心後,不但對研究成果感興趣,亦在那裏發現一句甚具啟發性的語句:「在科技成果向產業化轉移的死亡谷上架一座鐵索橋!」反映若要將科研轉化成產業一點都不容易,亦令人深深體會到東莞市決意要進一步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渴望,盡力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上取得更大進展。

今次筆者到松山湖一遊,揭示到原本以代工廠聞名的東莞市企業生產研發情況,其實近年來它已悄悄變身,致力深耕專業領域,依靠創新打開發展新空間。目睹此處設有良好的研究環境,如有處地方被建築成十數個不同「歐洲小鎮」模樣,據知該處為一大型通訊設備供應商「華為」的研發基地,而獨特的小鎮風情佈置有助為科研人員提供最理想的研究環境,想必能藉此提升整體東莞市科研地位。事實上連本港「城市大學」亦在該處設科研工作室與分校,共同努力研究及拓展專業領域,依靠創新打開片片新空間。

科研技術的創新不論對醫學及人類均會帶來益處,筆者認為本港不應單以服務行業為主導,而應該效法大灣區等地,在港設相關科研基地,堅持不懈加強基礎研究,或能與內地生產商產生協同效應,令科研得以順利落地,有助日後長遠科技發展,為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多作貢獻。

《01醫務所》與資深工程師源栢樑合作,逢周一推出專欄「源途有你」,分享工程與醫療的大小事。

源栢樑一直以推動工程界專業發展為己任,是香港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數十年專業路途,著實值得回憶,亦深信後來者或可從中領會工程專業要點所在。源途有你,就讓大家一起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