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締劏房|友人到訪形容「唔係人住」 住戶感難堪促政府盡快監管

撰文:郭梓謙
出版:更新:

劏房支援連線、關注基層住屋聯席今天(7日)共舉辦「取締劏房民間商討日」,有數十名劏房居民出席。有深水埗劏房指,走火通道狹窄,鼠患與曱甴問題嚴重,有朋友上門探望,形容「咁樣唔係人住」,令他感到難堪,故希望政府盡快展開監管,能解決衛生問題及消除火災風險。

會上大部分居民認為現時部分劏房樓宇結構、衛生安全等問題嚴重,需要優先取締;也有不少居民認為,政府應為全港劏房戶登記,再進行實際規管,否則只靠住戶自發登記投訴,變相令業主可加租「懲罰」租客。

劏房支援連線、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於今天(7日)「取締劏房民間商討日」,邀請劏房住戶就施政報告提出的取締劣質劏房問題討論。(郭梓謙攝)

租戶提樓宇結構成最大擔憂 倡政府訂發牌登記制監督劏房

街坊代表梁女士認為,劏房現象本身已經不正常,而劏房進行樓宇結構檢查時,往往發現劏房去水系統差劣,而渠污滲漏亦牽涉眾多衛生問題。故建議政府規管劏房時,需有發牌登記制度,「唔發牌根本唔知邊度有劏房」,政府亦無從監管單位。

另一位住戶代表林女士同樣提到結構安全問題指,住戶心態往往「有得住就算」,即使面對石屎剝落、甚至滲漏引發的觸電危機,都無從得知;加上消防處無法入屋,令租戶生活「捱多一時」過活,質問政府是否要等到馬頭圍道冧樓事件重演才執行規管。

劏房居民:走火通道狹窄、鼠患曱甴、上床下廁

居住於深水埗的劏客戶何先生居住的單位無窗,走火通道十分狹窄;加上鼠患與曱甴問題嚴重,環境相當惡劣。他表示,曾經有朋友上門探望,向他稱劏房「咁樣唔係人住」,令他感到難堪;而他觀乎整棟大廈都有同樣問題,只希望在監管下,能夠先解決衛生問題,否則一旦發生火災,到時後果不堪設想。

至於居住唐樓劏房的何女士就指,希望政府可有效規管劏房間數;因為以她所見,一些單位被劏成每房30至40平方呎,卻要住一家人;認為人均低於50平方呎、有「上床下廁」問題的劏房都要取締。

她續指即使屋宇署有要求大廈進行外牆維修,但往往只修葺外圍,居住環境內部卻不變。建議政府效法人口普查般,進行劏房戶普查,起碼先知道一個單位被劃分為多少間劏房,再作監察。

除此之外,不少租戶亦對取締劏房提出憂慮,擔心政府未能原區安置居民,只一昧將租客安置於偏遠地區的過渡房屋,令他們只能在欠缺交通、社區配套的地區生活;希望未來政府可以租金津貼的方式,資助居民在原區安置。

取締工作小組無劏房屋民加入

林筱魯:政府已聽到聲音

會上總結時,多位租戶都認為政府工作小組中未有納入居民聲音,未能準確把握民情,否則只會一盤散沙,「下情唔會上達」。

不過針對加入工作小組一事上,與會的立法會議員林筱魯則認為,未必需要居民參與小組,更謂「抽兩個(居民)10點開會,大家都幾頭痕」,反指政府如何聽取民意才是重點。

而住戶代表林女士會後指出,過去立法會處理情況相似的老人院舍問題時,時任社福界議員張超雄都會與不同地區街坊開會,再將聲音帶到立法會;但今次林筱魯予人感覺已經關上大門,拒絕讓租戶聲音進入議會。

租戶關注「篤灰」惹業主加租報復

學者:政府應鼓勵業主主動登記

在劏房登記制度問題上,不少租戶都認為如何保障自己不會因為「篤灰」,而被業主加租、甚至迫遷報復,是他們最關注的問題;遂提議將登記制度放於全港一次性執行,而非分階段、地區試行;同時亦需要將確切執法,嚴懲違規業主,包括罰錢、監禁等刑罰,否則租戶或會出現不敢投訴的情況。

與會的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教授邱勇同意,政府需考慮街坊擔心遭到「秋後算賬」的疑慮,同時鼓勵業主主動登記,並改善居住環境;也可仿效租務管制的地區支援小組,協助上門巡查不同的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