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庇護工場停開 學員呆坐門外空等 家長狠批政策欠靈活

撰文:彭愷欣 黃偉民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由年初至今未停,本港大部分日間中心、庇護工場等服務暫停,頓時打亂有智障子女家庭的生活節奏,不少學員每日仍堅持要返回庇護工場,他們只能呆坐門外,家長斥政府的政策死板,令需要支援的弱智人士失去安全感,「好唔人道,啲政策要靈活啲,唔係一刀切。」
疫情下社區服務暫停,家長與智障子女在家有如「困獸鬥」,照顧者或出現情緒問題需要支援,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建議,疫情下中心社工可每日以視像形式與學員溝通,令他們可有限度維持原有生活模式;溝通的過程中,同時梳理出有緊急服務需要的家庭,及時為他們提供支援。

阿怡(化名)為一名家庭主婦,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兒子由6歲便進入寄宿學校,至去年畢業離校,好不容易安排兒子前往庇護工場,卻因疫情要暫停。(黃偉民攝)

阿怡(化名)為一名家庭主婦,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兒子由6歲便進入寄宿學校,至去年20歲畢業離校。與其他家長一樣,阿怡於兒子年滿15歲便開始輪候成人宿舍,「有位我就排,根本無得揀,好似漁翁撒網咁,變成呢種心態好徬徨。」阿怡稱,兒子住宿了逾10年,早已有固定的生活模式,因此離校後他每天仍要堅持返回宿舍,維持了一段時間才接受自己再不可寄宿。成人宿舍要用10年時間等候,阿怡早有心理準備,並為兒子安排生活,今年便安排了兒子去庇護工場,「我很開心,因為阿仔適應得好好。」

庇護工場停開 學員每日繼續返回呆坐門外

豈料,不足一個月,庇護工場便因疫情要停開,再次打亂他的生活模式,「佢又係每朝要返去工場,我跟住佢尾,去到庇護工廠有職員係到,但唔可以入去。」她透露除了兒子,亦有其他學員在工場停開時每日返至,在門外呆坐地上不願走。

阿怡稱,兒子較固執,不理解為何不能去庇護工場,會因此發脾氣,「我會有啲怨氣,我跟兒子返去幾次庇護工場,去到工場門口玻璃門,望入去空洞洞,幾千呎,你畀我仔、或者坐係𨋢門口嘅學員,放佢入去行一個圈都唔得?」阿怡認為,那怕只是讓他們進去走一圈,坐10分鐘,已經可以紓緩情緒,「我覺得好坎坷、好無奈、好唔人道,有啲政策要靈活啲,唔係一刀切。」她建議,若有新一波疫情出現,在做足消毒殺菌措施下,政府可考慮讓庇護工場學員輪流回去,每天10個也好,讓學員同家長都有喘息空間。

去到庇護工場門口玻璃門,望入去空洞洞,幾千呎,你畀我仔、或者坐係𨋢門口嘅學員,放佢入去行一個圈都唔得?我覺得好坎坷、好無奈、好唔人道,有啲政策要靈活啲,唔係一刀切。
阿怡
阿怡今年安排了兒子去庇護工場,「我很開心,因為阿仔適應得好好」,豈料,不足一個月,庇護工場便因疫情要停開。(黃偉民攝)
+2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稱,現時雖然有日間中心、庇護工場、地區支援中心等服務,惟每樣服務名額有限,都需要輪候,而且部分服務每星期只是回中心數小時,但要由父母接送,「一出街搭車佢哋唔受控。」服務資源有限,每個名額都經審查、評估,惟疫情下所有服務停止,部分家長無法處理子女情緒,「中心係經過專業評估,覺得佢哋有需要,但疫情無限期停止服務,係好矛盾。」弱智人士有其固定的生活模式,無法理解服務為何要暫停,會令他們的情緒出現倒退、甚至惡化的情況,而家長根本無法處理。

疫情短期內或無法完全消失,張超雄建議,中心可每日以視像形式與學員溝通,令他們可有限度維持原有生活模式;溝通的過程中,同時梳理出有緊急服務需要的家庭,在可行的情況下,以輪流形式、在做足防疫措施下讓學員返回中心。

請透過「01心意」捐款支持慈善機構,為智障人士、具特殊需要的孩子及成人提供服務於衣食住行、獨立生活訓練及醫療維生設備等方面提供適切的資源,為照顧者減輕重擔,減低悲劇重演的機會。按此連結捐款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