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iBank】千萬花紅成絕唱?前交易員:有人做到想被laid off

撰文:仲欐因
出版:更新:

「我喺iBank返工。」
說到iBank,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份充滿光環,收入又很豐厚的工作,入得iBank就等同你是「才俊」之列,然而有投行前交易員卻寧願放棄這個充滿榮耀的名銜,轉而自己創業。到底投行交易員的工作狀況是怎樣的呢?

光環,是由別人給予的,但局內人卻未必有着一樣的想法。(視覺中國)

「上午仍見到同事咬着麥當勞看報紙,到11點幾打算叫外賣時,才發現報紙還攤在桌上,但他已經很久不在座位,怎知原來他那時已被公司laid off,要即時離開;有個更搞笑,因為差一步未離開『房間』便拿出手機,結果便馬上被炒了。」

哪份工這樣「恐佈」?以上情景,原來是投行交易員的「日常」,而「房間」不是普通office房,而是交易室。「不必有特別原因或特別犯錯,只要公司認為不再需要這樣的人手,就會叫同事即日離開。我們不會說是『炒』,只能說是laid off,而為免被laid off的同事在交易室會胡亂操作,所以同事會被通知即時離開,個人物件隨後亦會有人速遞到家。」

【Big4日與夜】大染缸是非多 過來人分析如何自保 (按此進入)

說到iBank,外人總有許多金融才俊式的幻想,而讀computer engineering出身的李振寧(Andrew),在2年前離職開展創業生涯前,其實也曾在基金及投行內工作。他指,投行的交易員主要分2類:一類是為客人做order,像做trading一樣,只是交易的可能是外匯等,而不是實物;另一類是由交易員自己做交易決定,例如預期某商品價格會升高,交易員便低買高放賺取差額,不過自「雷曼事件」後,這類交易員在iBank內已愈來愈少。

「可能那事件後,大家覺得銀行應該是為客戶提供服務,而不是拿着客戶的錢進行高風險的投資,加上這做法本身存在着利益衝突的地方,舉例:交易員知道啤酒價格會升,有可能會自己先買入,然後才放售給客戶。所以這類型交易員已愈來愈少。」

2年前放棄投行工作,Andrew現專心搞startup,做事模式由「快狠準」變成「一步一腳印」。(仲欐因攝)

據Andrew於基金及投行的工作經驗所得,就算是再優秀的人才,也不能將投資具有「賭博成分」的事實掩飾。「你所分析的是從前的數據,要以此來預計將來,情況就像入了賭場一樣,莊不斷開『大』,卻不代表下鋪一定開『細』。專家可以計算,讓交易風險盡量降低,但總有賭博因素在其中。」

會有這番感悟,皆因Andrew曾見過再厲害的專家也有「落錯注」的時候。「做基金時曾跟過一位很叻的基金經理做事,大家翻出10年、20年的數據來分析,單是清理數據已經用了2位有PhD學歷的junior同事。這麼多叻人一同分析,最後卻因日本新總統上場推出新政策令日元一直貶值,令團隊就算做了許多research,但分析的結果最後都是錯。就因為一個數據以外的因素,公司就輸掉很多錢。」

創業前在美資投行工作的Andrew,工作時間大約是朝7晚7,一星期約有3日需於晚上與倫敦和紐約的總部開會。「倫敦同事大約在香港下午的3、4點便開始工作,紐約那邊就是到6、7點左右。交易員通常在工作後才會回覆email和開會。投行的工作團隊人較多,會有不同的上司,人人都將你放入不同group裏。我初入職的首星期,由於電郵帳戶仍未準備好,結果郵件在短短時間已經多到塞爆了。」

做過基金和投行,Andrew不諱言投資總有賭博成分,再叻的人也難以算得準。(視覺中國)

投資總有賺蝕,既然入得投行工作的都是聰明人,總不會讓自己走條沒「着數」的路吧!有留意一下經濟報道的話,都會記得每年總有投行高層獲得千萬,甚至過億元花紅的新聞,不是很光鮮的一回事嗎?但Andrew指,原來那些已經是「前朝」的故事了。「現在做交易員,賺得錢多會被銀行問,蝕得錢多又問,所以大家都趨向避免賺蝕太多,剛好追到今年目標就算,新一批交易員不會再有這些千萬元花紅的新聞。」內部寫report事小,被證監會調查事大,若涉及內幕交易等嚴重事件更會被釘牌甚或入獄,因此Andrew認為交易員的處事心態變得愈趨穩健。

另外,曾在較小型的基金管理公司工作的Andrew覺得在細團隊做事,每個人的角色都很重要,都需要對團隊有一定貢獻,大機構則不同,大機構有較大彈性請多點人手工作,在市道不景氣時便炒掉多餘人手。「入到投行,就發現那裏的工作團隊很大,但每個人卻帶着不同的agenda說話,不停的開會,自己要學識分誰才是老細,應該聽誰的指令;加上近年『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風氣,有些同事會覺得返工放工沒什麼目標和意義,有些人還直頭開口說:『如果公司畀3至6個月糧畀我走就好啦!』」

交易員午飯時間多不會外出,以防突發事情可即時操作,因此午飯多會對着Bloomberg機食外賣。(視覺中國)

「行外的人看我們,以為iBank好勁,但其實入面的人望出來又覺得別人搞startup好勁,好羨慕,互相覺得對方的世界很美好。」FinTech,金融科技,或者旁人還未弄清楚這是什麼一回事,但對一些在投行工作的人來說,這其實就是一個值得追尋的夢,就如Andrew當日創業前獲得加薪,幾經掙扎下還是決定離開這熟悉的崗位。「有一晚發夢,夢到自己創辦的startup很成功,拍檔和投資者在美國敲鐘上巿,但自己(在現實中)卻仍然日日對着Bloomberg機買買賣賣。我不能忍受日子再這樣下去,所以第2天就辭職了。」

從金融圈出走搞App,Andrew認為兩者有很大分別。「寫程式是自己一手一腳砌出來,寫完自己run,有漏洞自己debug,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事,但做交易員的話,就算消化了很多數據,但很多事情仍是控制不了,例如哪裏突然打仗、某人突然說什麼話等,這些突發事情就可以令你分析完全錯誤,你亦未必能想得通、看得透原委。」

放棄ibank去創業值不值得?繼續看Andrew的分享吧!
(按此進入)

投行出名壓力大,背後原因之一是交易員消息一定要比別人快,爭分奪秒,否則機會稍縱即逝。「從前日本地震,我們往往第1時間知道,因為匯率會即時跳;現在離開了,追新聞的速度即時out晒,等事件發生到全世界都知,自己才如夢初醒:『乜地震咩?』做交易員就是會好『短視』,但好快去反應,現在搞startup則是看長遠,從而去想一步步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