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心理】怎與抑鬱症同事交流? 切記「睇開啲、振作」唔講得

撰文:曾凱茵
出版:更新:

近日有網友在網上討論區分享自己邊上班邊對抗抑鬱症的經歷,引來熱烈的回應。當中他提及其實不想和人交流,亦覺得旁人勸他「睇開啲、振作啦」很無謂,因為別人根本不了解抑鬱症才會這樣說。
打工仔看到有抑鬱症的同事應不應該和他們交談?要用什麼態度呢?又有哪些話應該說、不應說?有心理專家給出如此建議。

抑鬱症的可怕之處在於它令病人對事物失去興趣,繼而失去生活動力,產生自殺念頭。(視覺中國)

近日有網民在網上討論區分享患有抑鬱症的感受,坦言自己一邊工作,一邊與抑鬱症對抗,要承受精神上的折磨,身心非常痛苦。心理症狀包括精神緊張、情緒低落、失眠,身體症狀則有長期又強烈的胃痛和腸痛。雪上加霜的是,這位網民的家人也患有情緒病,為了不影響家人病情,他回到家中只好裝作若無其事。​

此外,這位網民指出,他本身有定時看精神科醫生和吃藥,但藥物的副作用令他起床時有麻痺、頭暈之感,有時食藥都控制不到病情的時候唯有頂硬上,上班難以集中精神,很難記住太多東西。另外,雖然抑鬱症令他缺乏動力工作,但為了生存,他一定要上班,並會認真對待工作,認真到非常緊張;加上抑鬱症令他不喜歡與人交流,無奈上班無可避免這件事。帶著抑鬱症上班的種種痛苦便由此而來。

網友訴說抑鬱症的痛苦。(香港討論區APP截圖)
+6

記者為此訪問香港心理衞生會助理總幹事程志剛先生,就此情況給出建議。

同事如有這些跡象,便要注意!

打工仔可以從哪些跡象看到同事患有抑鬱症?程先生指可以分別從情緒及行為兩個方面觀察。情緒方面是毫無理由、無跡可尋地低落、認為自己沒用、沒價值,時間會長達2星期以上,這部分是因為腦分泌出現了不平衡。行為方面則是失眠、動作緩慢、食慾改變、對事物失去興趣,平時會做的事(例如一起唱K飲酒)都不想做、出現自殺念頭等等。

如果同事在2星期以上都出現了以上好幾個症狀,便要小心。

如果兩星期以上,同事都出現了失眠、動作緩慢、食慾改變、對事物失去興趣,平時會做的事(例如一起唱K飲酒)都不想做,便要小心了。(視覺中國)

與有抑鬱症的同事要怎樣交流?

上述的網友曾提及:「自己不喜歡與人交流,但工作關係只好忍受。」這代表了一部分患者的心聲。當有抑鬱症的同事不喜歡和人交流時,打工仔是應該順應他的意願,還是堅持與他交流呢?

原來正確做法是後者。程先生解釋:「為什麼他們不想與人交流?是因為病情影響到大腦的物質分泌,是病導致他拒絕與人交流,並不代表他本人不想和人聊天。」

視乎平時的交流狀態,和患者聊天態度只需自然就可以,而實際互動需要遵循一個原則:聆聽患者。(視覺中國)

態度自然,聆聽為主

視乎平時的交流狀態,和患者聊天態度只需自然就可以,而實際互動需要遵循一個原則:聆聽患者,不要只自行喋喋不休。由於抑鬱症會令患者覺得自己沒價值,如果交談者只顧着自己說話,這只會令患者進一步感到自我沒有價值。相反,聆聽患者的感受,表達關心、明白、理解最重要,讓他們知道有人支持自己。

禁忌的話語

因此,「看開點」、「樂觀些」、「之後會沒事」、「振作啦」這些話語是不應該說的,不理解抑鬱症的成因和影響的人才會說出這些空白的話語,根本無法表達出理解的態度,無法對患者提供支持。

此外,患者拒絕與人交流的原因亦與社交技巧有關。他們都會有一種常見的錯誤心態,都會以為一件事只有負面,也會誤以為自己要為錯誤負上全責,這是抑鬱症患者的「思想謬誤」,透過心理治療及認知行為療法可以改善問題,調整其思想行為。因此程先生建議患者一定要接受心理治療。

根據網友,運動無助於改革抑鬱症病情。(視覺中國)

運動無用?

提及不應該對患者說的話,網友還提及「多做運動、去旅行可以改善心情」又是不懂抑鬱症的正常人才會說出,他本身已經對事情去動力、興趣,又怎會做運動呢?

程先生卻不同意網友的意見,他直接指出:「他是因為病症才沒有動力,才會覺得做運動無法改善心情,但很多科學研究已經證明運動可令大腦釋放多巴胺,那是大腦中負責付責傳遞開心、興奮情緒的化學物質,加上運動有助塑造生活節奏感,兩者都有助改善患者心情。要注意,一定要做有氧運動才有效。」他還補充,由於患者失去動力,不可能貿然、強行要他們做運動,相反親友要循序漸進,從鼓勵與陪伴他們外出散步5分鐘,或者上街買`菜開始,然後詢問他們有沒有好些,有的話再逐漸鼓勵他們做運動。

陪伴患者落街走走,慢慢建立有節奏的運動習慣可改善病情。(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