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危機】迷茫源於人生目標不清晰? 黃思遠:有些人口不對心

撰文:梁啟敏
出版:更新:

近年愈來愈多人關注「青年危機」、「中年危機」等議題,社會上也有不少打工仔受困與工作與生活卻又找不到出路,每天活得有如行屍走肉般。
前亞洲萬里通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現職太古飲料商務發展戰略總監,並為Design Thinking in Action – Asia創辦人黃思遠(Stephen),積極推廣由美國史丹福大學設計學院提倡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希望為任何年齡和人生階段的大眾提供一個思考方法,打造屬於他們的圓滿人生。

黃思遠認為,「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有助任何年齡的人打造屬於自己的圓滿人生。(黃寶瑩攝)

誠實地回答自己以下的問題:踏入社會工作數年的你過得好嗎?你每天早上有動力起床嗎?你喜歡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嗎?如果以上答案皆「否」,不妨從營營役役的生活中停下來,回顧自己的人生經驗、了解自己真正的想法,並計劃和嘗試未來的新方向。

由美國史丹福大學設計學院提倡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是一項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方法論,也是史丹福大學最熱門的課程之一。早在2005年時,曾經在矽谷打拚的比爾.柏內特(Bill Burnett)與戴夫.埃文斯(Dave Evans)眼見不少大學生對前路感到迷惘,於是決定將產品設計的方式套用到人生規劃上,並以此方式教導學生「設計」人生。

Stephen認為,完整的人生應包含工作、玩樂、愛情和健康共四個元素,惟不少年輕人往往只是著眼於某一範疇。就他的觀察,很多打工仔花大量時間去麻木工作,至放工時已心力交瘁,卻不知是什麼事情花掉他們的精力,「也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熱情是什麼,或者是他們沒有時間或機會去問自己;另一種情況就是眼前有很多選擇,但不知是好是壞。」

不少年輕人對未來發展感到相當迷惘,雖然不滿足現時工作,但卻沒有清晰的目標,生活愈來愈不開心。(資料圖片)
黃思遠笑言,他自己不時會做設計思維練習,以觀察自己的改變。(黃寶瑩攝)

自行「設計」人生

對迷惘的人來說,「設計思維」可能是幫助他們找到答案的方法。

「設計思維」共有五個步驟,分別是同理心(empathy)、定證(define)、腦力激盪(ideate)、製作半成品(prototype)和測試(test)。打工仔可藉由談話、觀察或參與等方式,記錄自己的體驗或情緒感受,然後將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之後,找出這些答案和行為背後的需求。之後便是腦力激盪、發揮創意的時候,大家可以天馬行空地拋出不同的點子,再選出二至三個低成本方案,在嘗試和失敗的過程中,不斷修正,再整合成最終方案。

大家其實是可以藉使用不同的練習工具來掌握設計思維的概念,以下是一些可參考的做法(如想了解更多,可自行購買《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一書及相關練習)。

部份練習設計思維的工具(按圖了解):

1.【AEIOU法】AEIOU分別指Activity(活動)、Environment(環境)、Interaction(互動)、Object(物品)、Users(用家),使用者可根據這五個元素,寫下人生最美好及人生最痛苦的事各五件,再歸納特點。(GettyImages/VCG)

Stephen指,設計思維強調「我是誰」、「我在做什麼」、「我的人生觀和工作觀」三大範疇的一致性,「例如,你覺得搵錢最重要,但一直做一些舒服不過人工低的工作,便要思考一下是否需要轉一份收入較高的工作,抑或其實過舒適的生活才是你真正的目標。」他坦言,事實上,很少人在年輕的時候已能完全平衡工作、玩樂、愛情和健康四大方面的需要,加上每個人有不同的選擇,而設計思維不作任何對與錯的判斷,尊重每個人重視的價值。

作為Design Thinking in Action – Asia創辦人,Stephen曾舉辦不少「設計思維」課堂。曾有年輕學生跟他表示想辭職開餐廳,因為他非常享受煮食和與朋友邊吃邊聊天的時光,但究竟開餐廳是否最適合的解決方法呢?Stephen表示,開餐廳的成本高,當時建議該學員先到廚房做兼職和影子實習(Work Shadowing),「之後他發現廚師工作中,二十樣有十八樣都不喜歡,洗碗又煩,又想睇住生意,所以他最後決定將家中廚房重新裝修,地方更大,可以不時邀請朋友吃飯。」

黃思遠指,Design Thinking不作任何對與錯的判斷,尊重每個人重視的價值。(黃寶瑩攝)

Stephen接觸的年輕學員中,大部分人比較重視個人成長、建立專長和生活與工作平衡(work-life balance)三方面,比較少人只想賺大錢,他笑言,上一代人沒有work-life balance或養生的概念,「我後生時都好極端,一至五就瘋狂工作,周末就玩到盡,在蘭桂坊玩到三點才回家。現時很多年輕人會服用營養補充品、不喝凍飲、看中醫調理等,很懂養生,又重視健康。」

愈來愈多年輕人嚮往自由,放棄「困身」的全職工作,轉做身兼多職的斜槓青年(Slash)。 Stephen十分贊成年輕人嘗試新事物,因此年紀愈少,機會成本愈低,不過他認為,聰明地嘗試是關鍵,「要找一些與自己愛好有關的工作,此外,即使是Slash也應培養核心的技能,不可以張張刀但沒有一張利。」他又建議Slash爭取在外地工作的機會,擴闊眼界和思維。

黃思遠早前擔任Unleash!研討會的講者,與業界領袖、商業專才、設計思維執業人士、教育家、非牟利及公共機構從業員,共同探討全新思考、工作和合作的模式。(受訪者提供)

對不少人而言,人生觀、工作觀是比較私人而且較少公開討論的話題,不過,Stephen認為,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一個小團隊,定期見面,一起做生命設計的練習,有助大家找到人生的發展方向,「有些人會口不對心,朋友對你的觀察和反饋可以讓你更了解自己,又可以腦力激盪更多新想法,必要時亦會鞭策你加快步伐。」

立即下載《香港01》,緊貼公務員職位空缺、勞工處筍工推介,了解CV、面試致勝技巧!
下載網址:
https://hk01.app.link/bkbJyY5t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