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心臟支架從1.3萬降到700元 「高值醫用耗材」究竟有多暴利?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心臟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不少患者需要安裝心臟支架,來改善冠狀動脈血管收窄及阻塞等情況。在內地,心臟支架屬於「高值醫用耗材」(價格相對較高的醫用耗材),國產支架價格通常介於7500至18500元(人民幣.下同),均價為1.3萬元,進口支架要價更可達23300元,為一些患者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國家醫保局日前宣布,集中大量採購100多萬個心臟支架,均價每個僅700元,其中部分品牌的報價更低至469元,且明年1月就可投入供病患使用,這為大量患者帶來了福音。
不少人疑惑的是,為何心臟支架過去可以賣到天價,且遲遲降不下來?從均價1.3萬元到700元,中間難道都是暴利嗎?官方在此次集中採購背後,又實施了哪些準備工作呢?

圖為心臟支架。(資料圖片)

從國際上偏貴到低於印度標準

事實上,在此次集中採購之前,內地心臟支架價格在國際上普遍偏貴,國產支架均價1.3萬元,進口支架均價1.7萬多元,對比同代支架價格,巴西最低2183元,美國患者支付價6403至18507元,法國零售價則為6881元,印度則規定藥物洗脫支架不得超過756元。

此次集中採購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幅度達到93%,均價700元則已低於印度標準。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消息一出,就即刻引起內地全網廣泛關注。

事實上,內地心臟支架價格偏高是一個長期問題,數十年來懸而未解。80年代中晚期,心臟介入支架手術開始進入中國,當時,支架全部是進口產品,單價為2至3萬元。1999年,中國自行研製的心臟支架成功上市,價格降至1萬元左右,一舉打破進口壟斷。後來國產支架單價最低在8000元左右,再加上球囊、造影劑等耗材及手術費用,至少也要2至3萬元。若使用進口支架,總費用則會再增加1萬多元。

+1

高價背後:代理商、醫院層層回扣 毛利率近8成

以支架為代表的高值醫用耗材利潤空間有多大?從一間全球知名醫療器械公司在中國區年會上放出的豪言「若未來1到2年內完成指定銷售額,將為所有銷售人員配車」,便可一探端倪。

根據內媒梳理,心臟支架過萬元的價格,有很大一部分是「虛高」。一款耗材從廠家到醫院,要經過全國總代理、大區代理、省級代理、市級代理等多個環節,環節冗長、層層加價,「高回扣」現象普遍存在。

根據內地某廠商披露的資料,2017年其支架出廠價為每套3384元,當年毛利率為79.60%,也就是說成本在690元左右,但到了醫院,價格卻升至13300元。據悉,醫院的利潤佔最終價格的2成,此外還有暗中給醫生的回扣,科室主任、器材科、藥事委員會亦都佔有一定的回扣比例。

層層回扣盤剝,令到心臟支架的價格一直虛高不下。(示意圖/視覺中國)

除了支架,江蘇南京還曾出現過「天價螺絲釘」。一枚骨科手術中使用的醫用螺絲釘,市場價只有60多元,但廠家的報價竟高達1500多元,是市場價的20多倍。人們不禁驚嘆,高值醫用耗材的暴利遠超想象。

此外,與藥品相比,醫療器械流通市場的競爭格局更為散亂,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由於器械種類、規格繁多,出廠價和終端價(醫院價)之間的價差各有不同,很難形成統一的招標採購價。

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多個心臟支架代理商都曾捲入行賄受賄案件中。目前雖已有「兩票制」(由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到經營企業開具一次發票,經營企業到醫療機構開具一次發票)政策約束,但因難以在全國範圍內嚴格執行,流通環節仍然存在較大的操作空間。

另外,相關醫保支付政策存在缺位,也是醫用耗材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例如,缺少詳細的高值醫用耗材的報銷指導目錄,為高值醫用耗材濫用提供「灰色地帶」。同時,公立醫院長期存在「以藥械價格補醫療價格」的補償機制,一定程度上補償了過低的醫療服務價格,但也導致藥品耗材高價進出。

「國家隊」出手背後:多措並舉衝破枷鎖

高值醫用耗材的價格「虛高」背後因素繁多,過往難以一一衝破這些枷鎖,也就無法實現真正的降價。如今「國家隊」出手,採用集中採購的方式降價,背後其實還有大量準備工作。2019年6月,「醫保業務編碼標準動態維護」窗口在國家醫保局官網上線,統一了醫保醫用耗材的編碼標準。同年7月,國辦印發實施《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要求理順高值醫用耗材價格體系,完善全流程監督管理,淨化市場環境和醫療服務執業環境。

除了統一標準、加強監管外,醫保局還建立了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台,要求公立醫療機構採購高值醫用耗材,必須在統一平台上公開交易。官方還開始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逐步統一醫用耗材的支付範圍。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