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山寨製造都脫下來 「漢服警察」其實在「倒自己米」?

撰文:林君穎
出版:更新:

在中國大陸年輕人的帶頭下,漢服成為近年的流行與時尚,今日在各大景區都能見到着漢服的年輕男女。漢服「出圈」後,據統計漢服市場規模已逾101.6億人民幣。隨着漢服吸引越來越多民眾加入,也讓漢服圈一些奇怪的現象逐漸為大眾所知。

日前綜藝節目以漢服為主題,討論漢服圈中的各種現象,成為微博熱門討論話題。(微博@陳超Cynthia)

日前有綜藝節目《非正式會談》提到了漢服圈中的「漢服警察」現象,發出許多剛入漢服坑的萌新都會有的疑問:「穿漢服之前需要先做功課嗎?」更成為微博熱門話題,引起廣大的討論,為何穿件漢服有這麼多事情要注意?

漢服警察,顧名思義即會糾正其他漢服同好穿着的人,在漢服圈裏更被稱為「十級漢服娘」,表示他們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一眼看出漢服愛好者身上的漢服形制有無對錯、是不是山服等,甚至還發生有自詡正義的漢服警察,直接當接扒衣服的瘋狂行為。

為何漢服警察能仗着對漢服有深入的認識,就這樣為所欲為?穿錯誤形制的漢服、穿到山寨漢服就真的「罪大惡極」嗎?

形制對漢服有多重要

這就要從漢服過去的歷史發展説起,由於漢服中斷於明末,經過清代剃髮易服、現代化等,加上傳統戲曲的服飾源自明代漢服,因此大部分民眾對於漢服的印象,多是「唱戲的」。

為了扭轉大眾對漢服的刻板印象,自2003年開始的漢服復興運動除了推廣漢服,更對於過去歷朝歷代的漢服變化也十分講究。別看各朝代的漢服好像都長得差不多,事實上各自都有異同之處。

漢服由於中斷數百年,傳世的漢服在考據、研究形制與還原上,就非常重要。圖為孔府舊藏之明代立領衫。(微博@孔子博物館)

漢服並非憑空想象出來的服飾,其歷史超過千年,當然會有各朝代傳承下來的形制、工藝、面料、紋樣等特色,其中形制是漢服最重要的核心所在。那什麼是形制?形制是服裝的形式、構造,像外觀、輪廓、內部剪裁結構等,有了這些特徵要素的形制才是漢服。

這也是為何今日漢服愛好者會這麼專注在考據出土文物的剪裁結構,並用來作為製作漢服的依據,因其是漢服傳承的根本所在。一旦更動了這個剪裁結構,只能説是改良漢服、漢元素,不能將其稱為漢服。

漢服警察橫行 讓人不敢入坑

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於現代還原出來的漢服,當然不希望其與未經考據的古裝戲服、影樓裝混淆,依照漢服形制制、設計的正版商家,也不希望其所創作的紋樣、配色,被不良山寨商家從裏裏外外複製一遍。出於推廣、維護的心理,使有部份的漢服愛好者成了漢服警察,緊盯着其他同好身上穿的漢服到底「對還是不對」。

但支持漢服形制正確,不意謂着支持、同意部分偏激漢服警察的作風。同樣的,也不是説漢服入坑很久,或是對各朝代形制的漢服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對其他漢服同好的穿著打扮任意批評,甚至動輒就把別人穿得好好的衣服給扒下來。

這樣的行為,只會嚇跑對漢服有些許好感的一般民眾,也無法讓他們更加了解這件傳統服飾的意義,還會使他們對漢服的印象變差、敬而遠之。這也是近年漢服「破圈」從小眾走向大眾帶來龐大經濟收益時,所需面對的難題。

有些漢服資深同好長期研究漢服並對配飾、服裝等有詳細的考究,但也有許多人對於漢服是一時興起、跟風,只想拍漂亮的照片發到朋友圈或是錄製一段短視頻。「入坑」的早晚和對漢服不同程度的喜愛造成了這種參差。

這並不代表買了漢服就不需要做功課。沒做功課,買到山寨的可能性就高、不做功課,漢服、滿服、韓服傻傻分不清,又該如何讓其他人認識漢服?加上去(2020)年發生的中韓網友因漢服、韓服爭議產生的網戰,「漢服」並不是單純的商品,背後有Z世代(出生於1995-2009年)年輕人漸漸升高的文化自信和認同,因此也不難理解許多資深漢服迷會特別「糾正」穿山寨漢服和穿錯漢服的同好。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對於不小心穿了山服、形制不正確的漢服同好們,應給予温和勸説,而非激烈、極端的言詞、作為來逼迫對方。這樣漢服圈從小眾圈邁向大眾文化時,能更包容、風氣也能更好,才可以吸引更多人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