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政府擬禁售紙紮冥幣 傳統文化如何擺脱迷信標籤|歷史探秘

撰文:林君穎
出版:更新:

農曆七月是中國俗稱的「鬼月」,傳統文化裏普渡「好兄弟」(孤魂野鬼)的中元節也才剛過去不久。

不過,山西省司法行政網於日前頒布了《山西省殯葬管理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對於公墓管理費用、殯葬服務價格、生產或銷售喪葬用品等方面,做出相當仔細的規範。然而,其中對於傳統喪葬習俗的紙紮、紙錢等,卻以「封建迷信」為由,禁止生產與銷售,「但是向省內有土葬習俗的少數民族居民銷售土葬用品除外」,該草案推出後隨即引發軒然大波。

山西省司法行政網在網上發布《山西省殯葬管理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很快引發大眾討論。(微博@第一財經日報)

紙紮與紙錢,皆是長久以來中國傳統喪葬文化習俗之一。人們對於往生者的不捨與掛念之情,可通過焚燒紙紮、紙錢的方式傳遞給死去的親友,確保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仍擁有舒適的物質享受。

不少網友認為,山西可說是中國大陸民俗保存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且燒紙紮、紙錢等喪葬習俗已流行數百年,更不用說歐美許多學者近年還被色彩鮮豔、造型豐富的紙紮吸引,都在研究中國的喪葬文化了,「現在直接一刀切剷除,反而顯得愚昧無知與封建」。

紙紮並不是只有在喪葬時才能看到,過年時廣受大眾喜愛的舞獅,其獅頭亦是用紙紮成。(VCG)

有網友單純從藝術、民間手藝的角度欣賞紙紮:「這下損失的不只是紙紮藝術,還有燒紙紮的流程,師傅邊頌邊拋的表演(不迷信說法),也算得上是非遺吧」。

有部分民眾聚焦在草案中禁止漢人燒紙錢,但少數民族的土葬習俗得到保留:「一刀切過分,但這個少數民族例外,就更離譜了」、「公平平等。殯葬首先是要公平,為什麼不同民族不同待遇?這是什麼意圖?」。

也有網友認為人們出於補償、彌補的心理,多會為死去的親友厚葬。可是本來生活就不富裕的家庭,卻還得花大把金錢在喪葬費用上,相當不合理,對於山西省擬出的草案,持支持的看法。

但不少因為漢服而進一步認識傳統文化的年輕人則認為,憑什麼把漢人的喪葬習俗,以簡單一句「封建迷信」概括?

知名微博博主「洛梅笙」批評:「中國近年總是一根筋地把本土宗教以及一切相關活動等同神權,說是封建迷信。但這樣是不現實的,所有文化的根都是與神話、巫術、宗教有關,若把這一切刨掉,本身就是在去中國化,中國民間信仰就是一個世俗社會,哪來像歐美那樣的神權」。

知名微博博主洛梅笙,近年與網上致力向大眾科普中國傳統民間信仰、文化,並非「封建迷信」。(微博@洛梅笙)

關於她的看法,知名中國思想史學者李澤厚也有類似研究,他曾於《尋求中國現代性之路》一文中詳細解釋,提到「巫」,現代人多視其為迷信。但李澤厚進一步研究儒家與上古時期巫術之間的關係,他發現「只有中國很早就將巫術活動充分理性化發展了,一個是到今天都還有的巫婆神漢,另一個則是通過祭祀祖先等儀式,而慢慢轉化而成的禮儀」。

今日大眾對於傳統文化的負面印象,或許與清末以來知識分子的批評、多將其視為「陋習」有關。經過百年的歲月累積,讓大眾聽到民間信仰、祭祀喪俗,便下意識認為這是「迷信」。

省內擁有眾多寺廟的山西,還未像年初哈爾濱城市管理局那般,用嚴查、嚴罰等強硬手段禁止民眾燒紙錢。由於草案內文區分漢人與少數民族,可綜觀世界上各個文化、宗教,沒有哪一個是不迷信的。因此僅推出殯葬管理草案,便引來部分網友「不公平」的質疑聲音。

紙紮,某種程度承載中國人對於死去親友的情感。對於歐美民眾來說,它是一件稍縱即逝的藝術品。圖為2019年台灣紙紮藝術於法國博物館展出的海報。(台文化部供圖)

若要扭轉民眾對殯葬習俗的負面觀感,還要避免一刀切引發民怨,其實可以試着從藝術的角度來欣賞。比如,2019年台灣的紙紮藝術曾至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展出「極樂天堂(Palace Paradis)」特展,讓歐洲人認識中國人的喪葬特色與祭儀糊紙工藝,藉此機會或許能讓傳統文化進一步現代化、甚至也可扭轉普羅大眾對其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