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節氣|驚蟄天氣回暖「春困」有解方? 宜養肝吃清淡食物

撰文:蔡苡柔
出版:更新:

中國以農立國,古人為了適應天時地利,收成更多的農作物,於是制定廿四節氣,用來指出一年中氣候寒暑變化的周期規律。今(5日)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氣溫回暖,春雷乍動,萬物開始復甦。但也正因為乍暖還寒,也容易誘發疾病,因此養生也特別重要。

每至驚蜇,萬物開始恢復生機,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而「驚蟄」就是指動物在冬天蟄伏冬眠,直到春雷乍響,打雷驚醒蟄伏冬眠中的動物。驚蜇如果有打雷,會被農民視為是豐收的好兆頭。

不過驚蜇在春季乍暖還寒時候,容易誘發疾病。加上氣溫回升快速,容易引發「春困」,注意力不集中,疲倦想睡,但睡眠品質差造成惡性循環。因此,「驚蟄」是注重養生的人需要特別注意的節氣,除了不能因為天氣回暖而不重視保暖,養生方面護肝是一大關鍵,食療和運動舒展都十分重要。

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剛過,春臨大地催花開。(鄧柏良、黃景洪)

解決春困方面,需要提升睡眠品質。可以按摩或以熱水泡腳等方式舒緩,飲食方面要注意盡量清淡。春季養生重點在養肝,驚蜇也不例外,可多食用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大棗、山藥和新鮮蔬菜。飲食要減少酸澀、油膩、辛辣、刺激等傷肝食物,醃製品也盡量避免,也要注意補充水分。

運動舒展也是「驚蜇」的養生方法,不僅可以解決春困問題也可以透過強身健體預防春季好發的流行病和傳染病。另外,由於驚蟄這天萬物甦醒,也要防範蟲蛇出沒。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拿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現代人則多以清潔家裡取代。

驚蟄因為是重要的節氣,也有許多不同的習俗。包括吃梨、蒙鼓皮和打小人。吃梨是因為驚蜇時往往氣候乾燥,因此透過食療的方式緩解。蒙鼓皮則是因為驚蜇裡有一個重要的節氣特徵,就是會打響雷。《周禮》有云:「凡冒鼓必以啓蟄之日。」人類會利用在雷神擊天鼓,雷聲轟鳴的驚植蔗日蒙上鼓皮,以順應天時。

3月5日是驚蟄,但警方表示灣仔區議會主席及灣仔民政事務處已經與「打小人」相關行業主要經營者,達成「驚蟄」期間不會營業的共識,並會採取聯合行動嚴厲執法,在不警告下向違例者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羅國輝攝)

另外,香港和澳門一帶對驚蜇最為熟悉的是「打小人」的習俗,這個習俗跟廣東「祭白虎」有關。傳説中主管口舌是非的白虎每年都會在驚蜇出來覓食,若犯白虎,該年內會遭小人阻撓前程發展,百事不順。因此衍伸出打小人的習俗,赴鵝頸橋一帶打小人是香港有名的民俗景點。

不過受疫情影響,香港市民將無法「打小人」。警方表示,為免大量市民進行「驚蟄打小人」而增加病毒傳播風險,灣仔區議會主席及灣仔民政事務處已經與相關行業主要經營者達成共識,「驚蟄」期間不會營業以防有大量市民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