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發現九尾狐甲魚化石 距今4.1億年 因奇特尾巴得名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中國科學家近日在距今約4.1億年前的廣西古魚類特異埋藏生物群中,發現盔甲魚類新屬種「九尾狐甲魚」,這亦是目前發現的世界首個完整保存尾鳍的盔甲魚類化石。

九尾狐甲魚生态復原圖。(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蓋志琨介紹,這一新屬種的尾鳍具有9個手指狀分叉,故将其命名爲「九尾狐甲魚」。

此次發現的九尾狐甲魚長約10厘米,身體和頭甲長度均約5厘米,全身覆蓋細小的菱形鱗片,并呈現有規律的、傾斜排列的鱗列。除了擁有盔甲魚類典型的下歪尾,其尾鳍還具有9個手指狀分叉,是原始的叉形尾,上面覆蓋有整齊排列的鱗質鳍條,表明鳍條之下有強壯的輻狀肌附着。

最爲難得的是,這一化石的正模标本和副模标本分别完整保存了尾鳍收縮和舒張時的兩種不同狀态,最大程度揭示出盔甲魚類尾鳍的形态細節。蓋志琨說,「這指示了盔甲魚可能是靈活的遊泳者,能夠很好地利用肌肉收縮來控制尾鳍與水流的接觸面積,從而産生不同的推動力。」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對九尾狐甲魚尾鳍的幾何形态進行了遊泳速度分析,結果也表明盔甲魚類是一類遊泳能力較強的快速游泳者,牠的巡航遊泳速度甚至要比一些更進步的有颌魚類還要快,從而否定了傳統的「積極的捕食策略傾向導緻有颌類起源」假說。

據了解,中國最早發現盔甲魚類化石可以追溯到1913年,但由於盔甲魚類的身體主要由軟骨和零散鱗片組成,很難完整保存爲化石,因此,其頭後身體解剖難題在過去100多年裏都沒有解決。

2022年,「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中發現的靈動土家魚首次揭示了盔甲魚類身體的全貌,但仍缺失尾鳍細節。而今次發現的九尾狐甲魚,補上了最後一塊拼圖,揭開了盔甲魚類尾巴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