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嶺南|秦漢南疆—南越國歷史專題陳列開幕 盡覽南越國歷史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秦漢南疆——南越國歷史專題陳列」(以下簡稱「秦漢南疆」展覽)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開幕。本次展覽是南越王博物院於2021年建院後的首個基本陳列,共展出200餘件(套)精品文物,其中一級文物13件。

「秦漢南疆——南越國歷史專題陳列」開幕式表演。 (金羊網)
開幕式表演。 (金羊網)
「秦漢南疆——南越國歷史專題陳列」揭牌儀式。 (金羊網)

據介紹,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原有基本陳列「南越藏珍——西漢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陳列」,以我國20世紀80年代的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南越文王趙眜墓的出土文物為核心,按器物的材質、類型、功用等予以展示,但對西漢南越國整體歷史面貌的敘述相對不足。故而新增「秦漢南疆——南越國歷史專題陳列」作為王墓展區的基本陳列,以期搭建歷史框架,對南越國的歷史背景進行全面系統的描述。

展覽現場觀眾眾多。 (金羊網)
本展覽為觀眾提供vr眼鏡,可沉浸式欣賞展品。 (金羊網)
觀眾拍攝展品。 (金羊網)

南越王博物院院長李民湧告訴記者,過去一年,該院對展廳進行了全面改造,從館藏中精心挑選了最能代表西漢南越國時期社會整體面貌的文物珍品,並結合來自上海博物館、賀州博物館的一批精美文物組成了本次「秦漢南疆」展覽。展覽通過「百越之地」、「秦定嶺南」、「守疆營土」、「萬里同風」四個單元,與觀眾一同見證嶺南地區逐步發展、最終融入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

「趙坨」銅印。 (金羊網)
南粵木簡。 (金羊網)
蜻蜓眼珠玻璃。 (金羊網)
銀洗。 (金羊網)
「高樂」銘板瓦。 (金羊網)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趙佗」銅印、「華音宮」銘款器蓋殘片、銀盒、人操蛇銅托座、錯金銘文銅虎節等眾多精品文物,令觀眾大開眼界。其中,上海博物館藏「趙佗」銅印將在本次展覽中進行短期展出。這枚印章為秦代和西漢早期常見私印形式,鼻鈕,印面為陰文,自左而右橫向排列。它與人們熟知的南越王趙佗有何聯繫?怎樣流傳到如今?對判斷趙佗墓的所在是否能提供幫助?這件「趙佗」銅印的展出,引發了觀眾無限遐想。

在開幕式現場,南越王博物院還推出了展覽配套的全新AR眼鏡智慧導覽服務。該技術通過虛實結合的方式,在真實的場景上疊加圖文、多媒體、三維模型等數字資源。觀眾戴上AR眼鏡,在對應點位前便可自動觸發內容,使文物和場景瞬間「活」起來,獲得沉浸式的觀展體驗。

【精品文物】

一、「華音宮」銘款器蓋殘片(南越國二號宮殿基址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華音宮」未見於史籍記載,應是南越國自主設置的宮殿。其宮殿名或與陸賈出使南越、修復漢越關係、為南越王趙佗帶來了中原故事——「華夏之音」有關。其命名寄託了南越王趙佗對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

二、銀盒(南越文王墓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銀盒的蓋與身相合呈扁球形,相合處上下緣各飾一匝穗狀紋帶,表面有薄的鎏金。蓋身與盒身的外周有對向交錯的凸瓣,以模子錘鍱而成。蓋面上有銀焊的3個小凸榫,底部附加一個鎏金的銅圈足,蓋面、器底均刻有銘文。此銀盒的造型與紋飾與漢代及以前中國容器的傳統風格迥異,是用錘鍱法在金屬器上壓印出凸瓣紋。這種金屬加工技法在古波斯阿契米德王朝時興盛起來。

三、人操蛇銅托座(南越文王墓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該件文物為漆木屏風右下角折疊構件。下半部跪坐的俑雙目圓瞪,眼珠外突,鼻短且高,口銜兩頭蛇。俑體矮胖,上身著短袖右衽上衣,下身著露膝短褲。跣足,跪坐,兩手各操一蛇,兩腿也各夾一蛇,四蛇相互交纏,向左右延伸。

錯金銘文銅虎節。 (金羊網)

四、錯金銘文銅虎節(南越文王墓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該件文物用扁平銅板鑄成一隻蹲踞狀的老虎,虎口大張、露齒、弓腰,虎尾上捲成「8」字形,姿態生動威猛。虎的毛斑鑄出彎葉形淺凹槽,貼以金箔片,雙面共用60片,虎眼、虎耳均以細金片勾勒。虎節正面有錯金銘文「王命=車驲」。節,是古代外交或驛傳的信物,具有關口通行、驛站食宿等用途。

「蕃禺」銅壺。 (金羊網)

五、「蕃禺」銅壺(南越文王墓出土)

素面,器肩上有一突棱。頸部有2個對稱的長方形孔,孔內和頸上殘留用以提拿的藤索痕跡。肩部刻「蕃禺 三升」,筆劃帶彎轉,與鼎上的方正刻字稍異。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