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大師Paul Fusco離世 《切爾諾貝爾遺產》掀反核討論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美國紐約著名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攝影師 Paul Fusco (1930-2020) 於7月15日離世,享年90歲。他一生關注美國貧困問題,鏡頭下記錄大量美國邊緣社群生活。傳世作品包括《甘乃迪靈柩列車》(RFK Funeral Train)和《切爾諾貝爾遺產》(Chernobyl Legacy)等,是戰後紀實攝影重要人物。

Paul Fusco (Magnum Photos)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Magnum Photos) 成立於1947年,是一家跨國攝影合作社,最初是為了紀錄二次大戰影像而成立,是第一個全由攝影師經營和管理的攝影經紀公司,創辦人都是兩戰期間著名新聞攝影師,代表者如 Robert Capa (羅拔卡帕)、Henri Cartier-Bresson (布列松)。通訊社旗下攝影師在世界極具知名度,拍攝題材涵蓋家庭、毒品、宗教、戰爭,是當代紀實攝影大師重鎮。

我希望人們可以真正進入被攝者的生活,感同身受。
Paul Fusco

Paul Fusco 生於1930年美國馬薩諸塞州,15歲開始接觸攝影。1951年到1953年中以攝影師身份與美國陸軍通訊兵一起在韓國工作,後回到美國,在俄亥俄大學學習新聞攝影,取得學位。之後在紐約加入《Look》雜誌,開始了職業攝影師的生涯,並一直到1971年。

他於1974年加入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照片廣泛刊登於美國各大雜誌社,包括《時代周刊》、《新聞周刊》、《紐約時代雜誌》、《生活》等,並同時兼任多個雜誌出版社委員會成員。

在攝影題材方面,Paul Fusco 一生參與大小重要歷史事件並用鏡頭捕捉記錄,著名代表作品例如美國總統羅拔甘乃迪(Robert Francis Kennedy)於1968年民主黨初選遇刺,他登上靈柩列車隨行8小時實拍,沿途拍下2000多張致意送別甘乃迪的群眾影像,後來輯錄成經典影集《RFK Funeral Train》,2018年更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 1990年代,他花了兩個月時間,在蘇聯切爾諾貝爾核電大災難後,走訪災場附近,採訪拍攝遭核輻射感染兒童的情況,記錄成作品集《Chernobyl Legacy》,大大震驚世界,並引起人們對核能源的反思。1993年他於美國容納邊緣人士的三藩市大酒店拍攝愛滋病患者影像,輯錄成《Living with AIDS》,以上傳世照片均是當代重要新聞攝影作品。

《RFK Funeral Train》(20x200.com)
《RFK Funeral Train》(vintag.es)

除此以外,他一生報道多宗邊緣群體新聞,關注美國貧困問題,並以鏡頭拍下許多隱藏的社會問題,揭露多宗被主流媒體遺忘的邊緣群體影像。例如他先後拍攝肯塔基州貧困礦工的困境、拉丁裔猶太人在紐約的生活、加州的文化實驗、密西西比河的美籍非洲人,南方的宗教宣教以及移民生活等等作品。他的足跡亦遍佈全球,曾在英國,以色列,埃及,日本,東南亞,巴西,智利和墨西哥工作,並曾越過鐵幕深入共產主義陣營領地,對由芬蘭北部到伊朗的國家進行了深入研究。

《Chernobyl Legacy》(2.bp.blogspot.com)
《Chernobyl Legacy》(belizeforum.com)

馬格蘭主席 Olivia Arthur (1980 - ) 對 Paul Fusco 表示哀悼:「他深度而具使命感的作品對人們深具啟發,他一輯 (甘乃迪) 葬禮列車照片是美國至今為止最卓越的作品。」馬格蘭攝影師、以「個人紀實」報道攝影見長的 Bruce Davidson (1933-)則表示,「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你 (Paul Fusco) 是定義了人道主義的藝術家,對於我來說,你是馬格蘭創作精神的象徵。我會永遠記住你的善良和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