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飾北齋遺落插畫 免費重現大英博物館網站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倫敦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於本月初宣布購藏了103幅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插畫。這批作品是他為一本未能出版的書籍《萬物繪本大全》所做的插圖,現已數位化並公開於網路上供全球民眾欣賞!

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1760-1849)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的浮世繪師,日本文化代表人物。他14歲學習雕版印刷,18歲向浮世繪大師勝川春章學畫。1826年,為了配合當時的日本內地旅遊業的發展,也因為個人對富士山的情有獨鍾,北齋以富士山不同角度的樣貌為題材,創作了系列風景畫《富嶽三十六景》,並憑此名聲遠揚。北齋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古、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

這些小尺幅的插圖是北齋在1829年為一本未出版的書籍《萬物繪本大全》(Great Picture Book of Everything)創作,曾為收藏家Henri Vever(1854-1842)所擁有。1943年Henri Vever去世後,這些作品隨後於1948年在法國的拍賣中一度出現,後由其他法國收藏家收藏了70多年,沉寂多年後這些作品在2019年6月再一次出現在巴黎Piasa拍賣會上。

103幅插圖是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為一本未能出版的書籍《萬物繪本大全》所做的創作。(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表示,在英國國家藝術基金會資助下,博物館最終以136,500歐元(約125萬港元)購買這批精美作品,這是繼2008年大英博物館以130萬英磅(約1330萬港元)購入北齋代表作《神奈川衝浪裡》(1831)後,第二次該館購入北齋作品。

這次購入作品描繪範圍廣泛,從宗教,神話,歷史,文學人物描繪到動物,鳥類和花朵,以及其他自然現象和風景,而這批作品對於葛飾北齋的創作生涯來說具有特殊意義,特別是該時期北齋因個人因素而很少創作。大英博物館名譽研究員Tim Clark表示:「這些作品極大地擴展我們更了解葛飾北齋其人生和藝術創作關鍵時期,103幅作品均採用北齋後期作品中常見的幻想和用筆技巧。」

2008年大英博物館以130萬英磅(約1330萬港元)購入北齋代表作《神奈川衝浪裡》(1831) 。(British Museum)

北齋藝術生涯轉捩點之作

至今仍不清楚為何這批書籍插畫從未出版的詳細原因,不過這批由大英博物館購入插畫,是這位當時已經70歲的藝術家藝術轉捩點之作,代表他將進入晚期創作的巔峰,之後他便創作出了令他聲名鵲起的《富士山三十六景》(1831-33年左右)。

+4

這批作品現在已經可以在大英博物館的知識系統「ResearchSpace」中查看。 博物館的專家正努力研究這103幅作品,試圖將其和其他繪畫作品建立有意義的聯繫,讓來不同機構的研究人員可以將這些圖像聯繫、擴展到其他作品上。例如,策展人能夠將其與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及巴黎國家圖書館館藏的類似素描作品建立聯繫。同時,也可以將其擴展到更廣泛的人物、地點、事件、事件和觀念上。博物館相關人士在網站內表示,「在研究這些插圖過程中,提出相關主題分組,並展示它們與更多葛飾北齋作品之間的關係是一件令人著迷的事。」

【中國電影海報設計殿堂級人物黃海,多個作品成為經典,我們一齊重溫當中佳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