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師生合照首度曝光 港大網展重看一代才女戰時求學心路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與香港結下不解緣,書中她通過上海人白流蘇的眼晴來看殖民時期的香港。誠然,張愛玲在香港生活期間開始踏上文學創作之路,尤其就讀香港大學那段日子,這所百年老校的文化氣息,更對她如何看香港帶來深遠影響,擴闊了她的文藝眼光。今年正值張愛玲百年誕辰,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文學院及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合辦「百年愛玲,人文港大」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文獻展,於今天(28/9)起於網上免費開放,讓大家重看張愛玲在港大的歲月。

張愛玲(1920-1995)是港大文學院著名校友。她於1939年8月港大開學前夕到達香港,1942年5月離開香港回到上海。港戰爆發的1941年12月學校停擺,接下來五個月裡的親身經歷對她有著「切身的、劇烈的影響」(〈燼餘錄〉)。在港大的兩年多裡,她修讀課程有英文、歷史、中文 (中國文學及翻譯)、邏輯和心理學。她是不缺課的學生,考勤幾乎完美。

張愛玲在抗日戰爭期間來香港大學讀書,未幾香港淪陷而回到上海。(資料圖片)

港大文學院於1912年成立,當時本部大樓在港大校園北面,是一座紅色磚混結構的歐式建築。張愛玲當年常出入於港大東南角的儀禮堂和梅堂,她每天沿着蜿蜒小路於教室、圖書館和宿舍來回。她曾說「港大最出眾的資源是優秀的教授和豐富的圖書」,所以圖書館自然成了張愛玲的最愛。而文學院裏的陸佑堂,正是後來李安執導電影《色,戒》時的重要取景場地。

展覽宣傳單上的張愛玲學籍證件照是網上展品之一。學籍紀錄上的證件照裡,她穿著深色旗袍和深色針織外衣,戴著圓圓的眼鏡片,含著微笑,是即將從上海聖瑪利亞女中畢業的高中生模樣 。(香港大學)

「百年愛玲,人文港大」展出的資料大多是首次面世。這些珍貴的文件與圖片來自香港大學檔案館和其他公眾及私人藏品。是次線上展覽提供的資料將幫助更多的研究者重新定義張愛玲在現代中文文學和世界文學中的位置。策展人暨港大比較文學系主任黃心村教授表示,「作為張愛玲的母校和她文學創作道路的起步點,港大及文學院有責任協力保存她的珍貴文獻。這個線上展覽只是一個開始,我們的梳理和研究還將繼續。在外界條件允許的時候,我們會在馮平山圖書館舉辦一個更全面的文獻展,以繼續展示張愛玲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資產。」

各位讀者可以登入港大的展覽連結,重看一代才女在港大的學習時光。

【一齊回顧以擅長繪畫人性孤獨,已故美國畫壇大師 Edward Hopper的作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