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迷董卓|嶺南畫派梅與天糅合東西文化之作 新世界將研究復修

撰文:可夫
出版:更新:

皇都戲院大廈在今日(8日)公開拍賣出售,新世界以底價47.7億元投得,成功統一所有業權,成為歷來最大宗單一強拍個案。
新世界表示,將會盡力保留及復修該幢一級歷史建築,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並會研究復修門外的「蟬迷董卓」浮雕。這幅由嶺南畫派大師梅與天刻劃的作品,當年被譽為集世界各國藝術之大成。究竟除了《三國演義》,它內裡還藏有甚麼玄機?(封面圖片:香港01 林若勤攝)

延伸閱讀

【北角皇都戲院浮雕】蟬迷董卓Secrets

皇都戲院|新世界統一業權 將復修「蟬迷董卓」浮雕 建文化綠洲

六十年前黃金時代的見證

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由香港娛樂業鉅子、萬國影片公司集團創辦人歐德禮 (Harry Oscar Odell)於1952年建造。1959年易手後改名為「皇都戲院」。多個國際級大師及藝術團體都曾經在此演出,包括英國作曲家Benjamin Britten、男高音Peter Pears、小提琴家 Isaac Stern,以及歌后鄧麗君等。此外,多部經典外語電影,如《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沙漠梟雄》(Lawrence of Arabia)等,都是在皇都上映。

皇都戲院之所以有如此地位,跟北角的人口結構大有關係。五六十年代其間,北角乃社會菁英的聚腳點。消遣者不是從上海南來的知識份子,就是在附近發電廠(今城市花園位置)工作的洋人。坐落於其中的皇都戲院,自然成為了當時香港文化藝術活動的中心。

可惜的是,皇都戲院在1995年經歷了一場四級大火,之後生意大不如前,兩年後結業。大廈的部份空間被改建成老人院及卓球室,而戲院及超等座的位置則遭到廢棄。而過往被電影廣告板覆蓋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亦由此再現於公眾眼前。

皇都戲院今昔對比,從前是容納過千人的大戲院,如今樓下變成商場,內部變成桌球室,「蟬迷董卓」的壁畫被掩蓋,皇都戲院和那段香港的娛樂歷史,安靜地沉眠在城市一角。(舊相片由活現香港提供)
+4

以各國文化雕刻而成的《三國演義》

《蟬迷董卓》位於皇都戲院的正門,由中國當代嶺南畫派大師梅與天刻劃。梅與天擅長將中國筆觸融入西洋畫風格,作品大受美國市場歡迎。而《蟬迷董卓》構圖繽紛熱閙,與旁邊線條簡約的四方框緣對比強烈,拼湊出豐富有趣的視覺效果。

皇都戲院入口上方的大型「蟬迷董卓」浮雕,亦是戲院最為人熟悉的標誌。(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蟬迷董卓》的題材出自《三國演義》中,司徒王允派出義女貂蟬色誘董卓的故事。然而,1952年《華僑日報》的某篇評論卻指出,《蟬迷董卓》的風格實乃融會東西文化,並非只有《三國演義》的元素這般簡單:

浮雕的中心人物,是一位希臘女神,她一手執著代表音樂的七絃琴,在放懷高歌圍繞她前面的是緬甸、泰國的舞姬,代表着東南諸民族發揚他們特有的土風,還有位是表演芭蕾舞的女郎,代表西歐典雅的舞蹈 ……

在不逾萬丈的壁上表現藝術的源流,及世界藝術的融匯。

將這樣一幅浮雕,置於華洋雜處的北角皇都戲院門前,似乎是再適合不過。

8月24日,新世界申請北角皇都戲院強拍獲批。(張浩維攝)

新世界承諾研究復修

2017年,皇都戲院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是首個獲批出強拍令的一級歷史建築。新世界今日(10月8日)成功以底價47.7億元投得,正式統一所有業權。

新世界表示,皇都戲院是香港碩果僅存、歷史最悠久的大戲院,而天台著名的拋物線型拱橋式桁架,更是屬舉世無雙的獨特設計,他們會盡全力將之保留。至於正門上方的《蟬迷董卓》浮雕,由於多年來缺乏保養,已經出現破損,他們亦會研究復修。

皇都戲院屋頂上呈拋物線型的混凝土拱架設計為建築特色之一。(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新世界表示,團隊會盡力保留整個皇都戲院建築及天台桁架。(新世界圖片)

新世界預期,在11月中完成法律程序成為業權持有人後,他們的建築保育團隊就會進入皇都戲院,進行全面的勘探工作,屆時才能擬定出詳細的保育方案。他們期望能夠將皇都戲院,發展成文化藝術表演場所「文化綠洲」,舉辦不同國際級文化活動。

+6

相關文章

驍勇善戰的董卓 為何被史書寫成肚滿腸肥的胖子

【長城塗鴉】破壞文物中國被轟判刑太輕 埃及最重判終身監禁

香港藝術館新展 40幅國畫看明清主流畫派

大劉賣名畫升值8倍 投資David Hockney《水花》進帳2億

【瘦馬非馬】馬致遠元曲名作 暗示揚州妓女淒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