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遺書】千古罵名惹爭議 道士販賣國寶只為保護更多文物?

撰文:可夫
出版:更新:

今年是敦煌藏經洞發現120周年,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藏經洞是莫高窟著名旅遊景點,而且或多或少知道這是中國著名遺跡,出土大量國寶,而且很多流散海外。可是,這些國寶為何會流散在外?原來這一切都歸因於一名外表並不起眼,身材矮小的道士王圓籙。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認為王圓籙對敦煌文物的破壞是毀滅性的,並就此感到傷痛,亦有人說他是保護敦煌文物的第一人。為何一個人在文物史上,會得如此兩極的評價呢?

發現敦煌藏經洞的道士王圓籙。(網上圖片)

時間要帶大家重回1900年敦煌藏經洞發現的一刻。

地處大清帝國西陲的莫高窟,位於現今甘肅省敦煌市。大漠茫茫,陡峭巍巍的山嶽一望無際,人煙稀少,故而又有千佛洞之稱。1900年一批被古人封存了近千年的五至十一世紀珍貴寫本,意外的重見天日。

上報政府發現文物石沉大海

王圓籙(約1850-1931),湖北麻城(一說陝西漢中)人。早年因生活所迫外出謀生,流落到肅州(今甘肅酒泉)。受生活所迫,幼年王圓籙逃離家鄉,輾轉流落至甘肅酒泉,於光緒初年入肅州巡防營當兵。期間皈依道教,退役後便以道士為職,師承全真道龍門派,道號「法真」。約1897年前後雲遊至敦煌莫高窟,王道士就在無人看管的下寺第344窟中住下,誠心修道,並逐步整修破損洞窟,將洞窟內的積沙清理乾淨。1900年6月22日,他偶然間在北側窟壁上發現了一個洞,打開洞門後,裡面重重疊疊堆滿了大量的文物。經過他清點,這些文物包括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繡絹畫、法器等大約六萬餘件,涵蓋中國佛教一千多年的歷史。

【延伸閱讀】

【敦煌拳】融入蘭州拳法 參考敦煌壁畫動作倡「退反」中國哲學

這批後來與甲骨文、漢簡、故宮明清檔案被譽為近代中國四大學術發現的敦煌遺書,當時並未有人知悉其價值。王圓籙雖然文化不高,但也心知這批古物或來頭不少。自發現藏經洞後,他便攜了部份出土文書上繳,前後奔波七年時間,找過兩任縣令、一任道台;甚至密書慈禧,皆石沉大海,官員除下令囑他看好藏經洞外,音訊全無。僅有時任甘肅學政的金石學家葉昌熾感興趣,但也只是拿了幾部經卷,自己欣賞罷了,並未下令保護藏經洞。這使得王道士心灰意冷,而且可能因而誤判,認為藏經並不是怎麼珍貴文物,所以官方並未派人保護。殊不知晚清政府財政困乏,外患日熾,政府根本無暇顧及任何文教保育,亦不願出錢派人千里迢迢運送文物赴京。

上世紀敦煌藏經洞發現時的照片。(網上圖片)

英國考古學家扮印度人騙信任

最後讓敦煌文物在世界矚目的人,是英籍匈牙利考古學家斯坦因。

1907年3月12日,英國探險家斯坦因(1862-1943)抵達敦煌,這是他首次到達漢族聚居的地方,因不懂漢文而請了一位翻譯。他從維族商人處首次聽說莫高窟發現藏經洞的消息,3月16日就訪問了莫高窟,當時王道士外出不在,斯坦因從另一年輕和尚處看到一件佛經寫本,引起極大興趣,決定對寫本進行系統研究。他首先派翻譯與王道士交涉,要求將藏經洞的寫本全部看一遍,即遭到王的拒絕。

英籍考古學家斯坦因。(網上圖片)

後來他給王道士編了一套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騙王道士自己是印度人,來這兒是為了把當年玄奘從印度取得的真經,再取回印度發揚光大。王道士竟信以為真(編按:王道士自小便聽過《西遊記》故事,後來獲資金後更請當地畫工在窟內繪製最少10幅《西遊記》壁畫),就拿出經卷讓翻譯傳給他看,後來他更進一步得到王道士信任,得以進洞查看經卷。在翻譯的幫助下,斯坦因在藏經洞外甬道中一件件檢查王道士抱出的寫本和絹畫織物,共花了七天時間,他將自己認為好的卷子和繪畫挑選出來,然後以相當於200兩銀子買下600件,裝滿5大箱的經卷、畫卷等。王道士因此被後人留得給外國人用銀錢誘惑,出賣文物的罵名。

斯坦因的發現在國際考古學界引起極大轟動,後又引來了法國的伯希和、俄國的奧登堡、美國的華爾納、日本的橘瑞超、吉川小一郎等考古團隊遠赴敦煌買走文物。等到大量敦煌遺書被外國探險家買走以後,蜚聲海外,清朝政府這次猛然意識到,自己家的寶貝被盜了。1910年,為獲得剩餘經卷趕快出資6000兩向王圓籙購買,可是當時5萬件敦煌寶物中的四分之三都已流失在了國外,朝廷突然急購文物,亦讓地方貪官小吏知道是價值不菲之寶,文物上京途中亦遭多人順手牽羊,盜取一二。

外國考古團隊爭來敦煌搜購遺書。(網上圖片)

1931年農曆四月十八日王圓籙圓寂,弟子將其葬莫高窟大泉河東岸沙灘上,並修建了土塔以紀念。在紀念塔上,刻上王道士對莫高窟三功,首先是募集資金,把已被流沙掩埋的洞窟清理出來,使莫高窟得以重見天日;其二,發現了藏經洞,否則就沒有我們今天的「敦煌學」;最後對洞窟進行了修復,讓這個禮佛之地得以存續。

一個一貧如洗的窮道士,在沒有任何政府支助的情況下,每天跋涉在大漠風沙中,挨家挨戶化緣,然後把化來的錢都用在莫高窟的整理修復上,用了兩年時間清理洞窟內的流沙,才締造了發現敦煌遺書的機會。

敦煌藏經洞有大量中世紀的文書。(網上圖片)

保護文物從來是花錢的工作,不是口說保護便能讓文物好好的保管。王道士被說倒賣文物,固有其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他因為局勢所迫,為了維護洞窟,必要錢財,而且上報朝廷,卻得不到重視,可能讓他以為這些遺書不是怎麼價值連城之物。而且政府指令就地封存,又沒交代怎麼保護,要一介草民一人背上這個倒賣文物責任,亦過於嚴苛。

120年後的今天,全球飽受新冠疫情影響,多個民辦博物館因遊客銳減,缺乏經費而要出售部份藏品,以求生存經營。

王圓籙發現敦煌遺書的故事,備受爭議,但為我們談文物保育上了一課。

敦煌莫高窟有大量佛教壁畫和雕塑。(網上圖片)

【中國電影海報設計殿堂級人物黃海,多個作品成為經典,我們一齊重溫當中佳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