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科書騙了你 漢武帝起用平民拜相是獨裁政治開始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常道一個好的機構,必有良好制度令行政程序有效運作,減少人為偏誤;但同時俗語有云「事在人為」,人才安置在適合崗位,更可令到制度更有效發揮,甚至堵塞漏卮,反之亦然。今次和大家以此角度,談談漢武帝時代的丞相制度,教科書常稱讚漢武帝打破高門壟斷高位,起用平民公孫弘為相,開平民拜相之局。但若深入史料,大家會發現教科書只講了一面,換了公孫弘後,卻同時開啟了武帝專制獨裁的時代,之後的丞相無人有作為,最終使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位,淪為花瓶。

功臣集團制肘皇權

西漢初年,有鑑於呂后專政和七國之亂,漢室嚴防外戚和宗室亂政,政府主要職位一直由漢初功臣集團及其後人把持,這些高門的代表先封侯後拜相。教科書說他們箝制皇權,但另一方面看即成為一個有效制衡皇帝獨裁的群體。這些高官世襲,雖然阻礙了人才流動,但他們之間既成世交,便會構成一個網絡,可憑其官位和家勢,聯合對皇帝構成壓力,或阻止皇帝胡作非為。

漢初丞相擁有極大權力,位在天子之下百官之上,地位遠高於同列三公的太尉及御史大夫,上可對皇帝進諫可否,下負有任免百官、統領百官之責。皇帝對丞相禮遇有嘉,例如丞相晉見皇帝時,「御坐為起,在與為下」,漢初丞相亦幾乎拜相終生。漢惠帝時丞相蕭何病逝,他臨終前惠帝亦要諮詢他繼任人意見,起用曹參為相。文帝時,丞相申屠嘉欲懲寵臣鄧通違禮,鄧通被召詣丞相府受丞相責罰,文帝雖不願丞相成其事,但亦只可向申屠嘉求情從輕法落,而未有阻止他對官員的審訊懲處。

可是到武帝繼位,他欲攬大權,遂設法削弱丞相權力。最為大家熟知的是武帝首次任命平民儒生公孫弘布衣拜相,有意打破以往「非封侯不得拜相」的慣例,目的是要解除以往因功臣或諸侯出任丞相時,對皇權的威脅。

電視劇《衛夫子》劇照,圖為演漢武帝的林峰。(網上圖片)

七十歲老人政壇 Yes Man

公孫弘是什麼人?司馬遷在寫《史記》時把他歸入〈平津侯主父列傳〉,而不把他列入記錄儒生史蹟的〈儒林列傳〉,這或有可能因公孫弘曾位列丞相身份特殊,但亦有可能司馬遷眼中這個人不配做以道濟世的儒生。且看看司馬遷怎樣寫他。

在《史記》中,司馬遷以「(公孫弘)行義雖修,然亦遇時。漢興八十餘年矣,上方鄉文學,招俊乂,以廣儒墨,弘為舉首」來評價此人,看來十分正面。但另一方面,司馬遷卻說公孫弘「每朝會議,開陳其端,使人主自擇,不肯面折庭爭......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辯之」,不管什麼事,公孫弘只是提意見甚至自己拉倒,從不跟漢武帝爭辯,一副順從媚上的姿態,缺少讀書人該有的骨鯁之氣,更沒有高官該有的責任擔當。

漢代丞相,是在皇帝一人以下萬人之上,權力極大。(網上圖片)

《史記》記載了一個故事:武帝一朝有一名罕有的耿直名臣汲黯,他不止一次指斥公孫弘,言辭非常激烈。有一次,公孫弘和汲黯等人商量好了給皇帝提意見,但是到了皇帝面前,公孫弘看漢武帝臉色行事,背棄了大家的約定,迎奉皇帝。汲黯氣憤不過,指責公孫弘說:「齊人多詐而無情實,始與臣等建此議,今皆倍之,不忠。」後來汲黯又指責公孫弘沽名釣譽,心懷偽詐:「弘位在三公,俸祿甚多,然為布被,此詐也。」大罵他領高薪厚褖,卻像個百姓一樣,蓋布被子,分明是虛偽使詐之人!

公孫弘以平民身份拜相而載於史冊。他自幼家貧以養豬為生,直到四十歲才開始讀書,六十歲才首次入朝為官,因辦事不力辭官回家。直到七十歲第二次入朝做官,用了六年時間,封平津侯,從一介草民躍登上丞相寶座。他拜相時歲數已太老,只當了三年丞相就以七十九歲高齡病死於任上。大家看這經歷,便明白漢武帝美名提拔平民拜相,其實只是想擢用一個垂垂老矣,在朝中既無家世後台,亦不會據理力爭的老翁來仰他鼻息而矣。

漢武帝獨尊儒術,大量起用儒生,圖為漢代相關畫像石。(網上圖片)

武帝一朝丞相大多慘死

漢武帝在位時期先後立十三位丞相,依次為許昌、田蚡、薛澤、公孫弘、李蔡、莊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田千秋。除了他年幼時的丞相不是由他親決外,其餘幾位他親自提拔的丞相,其中李蔡、莊青翟、趙周都是被逼自殺,而竇嬰、公孫賀、劉屈氂則是最終被斬殺,剩下的都在戰戰兢兢中度過。只有兩位除外,一位是最後一任丞相田千秋,另一位就是公孫弘。漢武帝一朝的丞相,真所謂「伴君如伴虎」,例如公孫弘後連著三個丞相因為犯罪而死。雖然石慶因為恭謹而得以終老,卻也多次被皇帝譴責。所以當到公孫賀被拜為丞相後,跪在地上不肯接受印綬。武帝命左右去扶起他,他不肯起來,武帝起身而去。就這樣公孫賀不得以的接受了任命,可是他最終也因涉巫蠱之禍而遭斬殺。

但凡一個人在制度中,權責相符才能發揮所長。倘若權大於責,便會濫權瀆職;倘若責大於權,便會因循苟且。漢武帝換了勢單力弱的平民拜相,又不斷貶損丞相身份,使其有責而無權;另一方面武帝起用「內朝」─份屬秘書體系的官僚系統,越過原來的制度而協助皇帝發號施令。這群官僚有權而無責,因皇帝賦權而在百官前頤指氣使,不可一世。當武帝還屬有所為的皇帝時,朝政尚可運作,一旦遇上昏君不理政事,或皇帝年幼無法親政,便很容易大權旁落。外戚王莽,便乘著西漢末年的社會動盪,丞相外朝大權旁落的機會,以外戚和內朝的身份成功篡漢立新。

制度是死的,要繞過法規條令來閹割制度,歷史告訴我們換人或是個方法。

【中國電影海報設計殿堂級人物黃海,多個作品成為經典,我們一齊重溫當中佳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