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揭原始人高難度照明技能 但仍無法解釋這個藝術史謎團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藝術」是人類文明的象徵,早於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始祖繪畫壁畫,記錄那時的文明景況,可視為人類藝術的濫觴。可是,在科技水平相對簡單的石器時代,人類是如何在缺乏自然光照明下,遊走於漆黑而狹窄的洞穴內繪畫?他們如何把火種燃點不同的物料,產生照明效果?為了闡明石器時代「藝術家」如何在這些黑暗、難以進入的空間中工作,西班牙的考古學家搜索了考古記錄,以尋找早期人類如何使用木材和其他物質製造火炬和燈的證據,照亮他們用來創作的洞壁。

在最新一期的學術期刊《Plos One》,西班牙考古學家Diego Garate發表團隊研究報告,從岩洞壁畫遺址的木炭遺骸中,考察石器時代的藝術家如何創作。

古代照明解決方案

研究人員盡可能根據舊石器時代洞穴中發現的考古證據,他們使用乾燥的杜松木、樺樹皮、常春籐、松脂和鹿骨的骨髓組合測試了五個木製火把;兩盞石油燈,裡面裝滿了乾杜松木、樹脂和牛骨髓;和一個小壁爐,上面有乾燥的杜松木、橡木和綠樺樹皮。然後每個研究員都在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的 Isuntza 1 洞穴內,以衡量不同的照明系統在洞穴潮濕環境中的表現。

圖片來源: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Mangeles-Alcaide

「我們在洞穴內走了 20 分鐘,直到光線變暗。令人驚訝的是,火把發出的光與我們習慣的人造光真的不同。」Garate表示。

由多根木棍製成的木製火把最適合探索洞穴或穿越更廣闊的空間,因為它們向各個方向投射光線——幾乎高達 6 米。此外,木棒易於攜帶, 比油脂燈亮五倍,最短的火炬持續了21 分鐘,最長的61分鐘。但火把不利用於持續工作。因為它的火燄不可預測有可能隨時熄滅,持火把者通常必須通過快速地左右移動來讓火苗重新點燃,而其產生的煙霧亦多於光。

圖片來源: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Mangeles-Alcaide
圖片來源: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Mangeles-Alcaide

科學家們發現壁爐受到洞穴有限氣流的阻礙,而且燃點期間產生大量煙霧並迅速燃燒,而在這次測試地點來說這種照明形式並不是最好的。

而油燈原來是最穩定的光源,有點像蠟燭只適合長時間照亮細小範圍,而且不適合攜帶用來穿過洞穴,因為它無法照亮地板。

「他們知道如何在洞穴內移動和調節行動,這對我們來說真的很困難,即使有頭盔和繩索。當時顯然更難。他們必須手持火把,動態移動著以讓它散發出的亮光。」

Garate 團隊得出結論,早期深入這些洞穴作畫的人類不僅僅是藝術家,更是洞穴探險者。但他們的研究並沒有解釋一直以來的謎團:這些藝術家為什麼不選擇有自然光照明的洞穴出入口做創作,而偏偏要深入崎嶇而漆黑的洞內繪畫創作這問題。

新聞來源:CNN

【人與物】系列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