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唱片、卡式聲帶變「聲音紙」 德國藝術家讓音樂看得見│展覽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在數碼年代的今年,黑膠唱片和卡式聲帶已是懷舊物品,這些昔日為大家帶來悅耳聲樂的用品,在德國藝術家格雷戈爾·希德布蘭特(Gregor Hildebrandt)手上卻是可撕貼創作的「聲音紙」。貝浩登(香港)現在舉行格雷戈爾·希德布蘭特第二次香港個展《背後·眼前》,藝術家便透過這些「聲音紙」,配以重複的處理手法,創造出為人熟悉的拼貼作品。

格雷戈爾·希德布蘭特於貝浩登(香港)個展《背後·眼前》現場,2021. 攝影:Ringo Cheung. 圖片提供:藝術家與貝浩登.

「聲音紙」又名 Tönendes Papier,由磁帶創造者、德國歌劇愛好者和發明家弗列茲·弗利烏馬 (Fritz Pfleumer) 於 1928 年命名,用來形容錄製和播放音頻的磁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聲音紙亦被運用到不同的範疇上。

希德布蘭特便透過把磁帶粘貼在畫布上,以重複、混合物料、疊加、錄音和對稱的手法,構建某種氛圍、記憶空間和音景,試圖將音樂視覺化。他利用這種媒介來營造沉默,既是形式上亦是隱喻上的一種沉默。藝術家先將所選歌曲的旋律、節奏和效果記錄在空的錄音磁帶上。完成後再把該磁帶粘貼在畫布上,再把其撕掉,創作出他獨特的 rip-off 「撕去」布面畫作。

而舊式的黑膠唱片,也擁有與磁帶相近的媒介特質。當它們被用作承載音頻時,它們均體現了一種時間性。藝術家反覆地在磁帶上一遍又一遍地錄製他喜歡的單曲,從而激發起他腦海中的懷舊記憶。磁帶所體現「時間性」,既是錄製歌曲的長度,也是磁帶本身的物理長度。希德布蘭特以一種無聲的語言,鬼魅地封存了這段音樂。

格雷戈爾·希德布蘭特於貝浩登(香港)個展《背後·眼前》現場,2021. 攝影:Ringo Cheung. 圖片提供:藝術家與貝浩登.

這次展覽以藝術家的作品《White flower pointing up (Alphaville)》作為左右兩個展廳入口的引旨。這作品圖像源自他在富士山附近的一家當地餐館用餐時所看到的一張餐巾,這幅雙聯屏巧秒地利用這個圖像的陰陽對照面,矗立在畫廊置中的門廊。這作品獨特之處,在於在同一張畫布上結合正負兩面的效果,兩者都由同一盒磁帶拼貼而成。這幅畫的結構強調了這次展覽的主題 —— 背後.眼前 —— 作品對稱的方式,宛如平行宇宙。磁帶上的歌曲 《Big in Japan》由活躍於 1980 年代的德國地下合成流行樂隊 Alphaville主唱,其主題讓希德布蘭特回想起該日本之行。

希德布蘭特亦首次以丙烯黏膠劑製作彩色的「撕去」畫。希德布蘭特把多部電影拷貝到錄影帶上,再以錄影帶的磁帶創作這一系列彩色「撕去」畫。此系列最初的靈感來自於他小時候玩一種叫做「秘畫」的遊戲經歷。藝術家回想這些電影,並即興地運用不同的顏色,在畫布上揮毫他對這些電影的印象。

【展覽地圖】

【展覽詳情】
名稱:格雷戈爾·希德布蘭特 (Gregor Hildebrandt)《背後·眼前》
日期:即日起至 11 月 20 日
時間:上午 11 時至晚上 7 時(星期二至六)
地點:尖沙咀梳士巴利道 18 號 K11 ATELIER Victoria Dockside 807 室

【一齊回顧以擅長繪畫人性孤獨、美國畫壇大師 Edward Hopper的作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