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裔陶藝家巧手仿製亞洲家庭常見食品 逼真雕塑敘述美國移民故事

撰文:梁嘉欣
出版:更新:

出前一丁、豉油、維他奶、鎮江陳醋等常見的亞洲雜貨,紛紛被美籍台裔陶藝家石函玉(Stephanie H. Shih)以陶瓷保存,成為保質期無限延長的雕塑作品。

+4

石函玉的父母在上世紀80年代從台灣移民美國,她本人則在美國新澤西州土生土長。在美國長大,她一直探索自己的身分定位:「亞洲固然不是美國移民後代的家,不是我們長大的地方。很多亞裔移民都無法講出流利的普通話、日語、或是韓語,我們的家在美國,但在美國我們也感覺像是異鄉人(be othered here)。我們沒有一個物理意義上的家鄉,沒有一個讓我覺得『我屬於這裡』的地方。對我來說,家鄉存在於我們的對話和共同記憶,這是我很難把思鄉之情與社群本身分開的原因。」

美籍台裔陶藝家石函玉(圖片來源:@stephaniehshih/ Instagram)

這種對於家鄉的想像正是石函玉創作的靈感。她從小就跟著家人包豬肉餃子,所以最初她創作的是陶瓷餃子,逐漸創作了超過一千個陶瓷餃子,作品愈來愈受歡迎,她便將創作延伸至亞洲家庭雜貨為靈感的雕塑。

她從2018年開始創作「Oriental Grocery」(編譯:東方雜貨)系列,以陶瓷仿製亞洲家庭常用的醬料、飲品、食品、甚至於是保健食品或是藥膏,我們常見的李錦記豉油、出前一丁方便麵、丘比特蛋黃醬、維他檸檬茶等食品和日用品都是她的作品原型。

+12

石函玉在創作前會進行大量研究,比起新包裝,她更喜歡複製舊版的產品包裝,最好是1980至1990間的包裝,也正是美國迎來大量東亞移民的十年。她會花上數十個小時搜尋圖片,並會在Youtube上找舊廣告參考來確保細節準確。為了創作,她甚至曾經在網上購買1990年代的阿華田罐子作為參考材料,收到的罐子裡甚至還有一半的阿華田粉。

石函玉的阿華田雕塑作品(圖片來源:@stephaniehshih/ Instagram)

她所有的雕塑都是手製,先以介於陶器與瓷器之間的炻器作為基底,塗上釉下彩,再根據原型為每項作品上色,要表現出玻璃瓶子或是瓶身標籤的話,她就會特別以高光澤度的釉彩上色。

她表示,作品不單代表自己的童年,亦希望能讓不同的移民群體都找到自己的影子。她有時會在Instagram向關注者徵集他們常用的牌子,希望準確地表現不同群體的生活。她形容這些作品是她的情感載體,不但凝結了她的童年記憶,同時也是她對於美國全球化和殖民主義影響的反思。目前,這個陶瓷系列仍在創作中,最近的Instgram更新顯示她正在製作川貝枇杷露陶瓷為原型的雕像作品。

如果你對石函玉的作品感興趣,不妨到她的網站Instagram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