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行專家做藝壇伯樂 為市場發掘新一代奈良美智︱藝術職場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趙無極、曾梵志、劉野、奈良美智、草間彌生、Andy Warhol、Jean-Michel Basquiat ......這些大家耳熟能詳,其作品價值連城的響噹噹人物,是當今藝術界趨之若鶩,受人追捧的寵兒。遙想他們早年初登藝術市場,嶄路頭角,尚算寂寂無聞,但在拍賣市場熱烈競投下,他們的作品價格水漲船高,勢如破竹。讓這些極具潛質的藝術家能給登上殿堂,風靡全球,其作品能從芸芸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拍賣行專家於其中擔任伯樂角色功不可沒。

我們這次受訪者邦瀚斯(Bonhams)亞洲區現代及當代藝術部主管關尚鵬(Marcello),便以拍賣行當代藝術專家身份與其團隊把脈市場,鑑定作品,為大家發掘下一個奈良美智、新一代的藝壇大師。而要晉身藝術專家之列,新人應如何裝備自己投入這市場?

文:賴家俊、攝:賴家俊、受訪者提供

邦瀚斯(Bonhams)亞洲區現代及當代藝術部主管關尚鵬。(賴家俊 攝)

讀藝術搵唔到食?唔做藝術家可做乜?疫情下多項政策限制,藝術文化產業還有怎麼可做?「藝文格物」欄目【藝術職場系列】,將透過與不同行業的人士訪談,向大家介紹與藝術文化產業有關,而又非藝術家的工作崗位。

見證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崛起

藝術市場有分一級和二級市場,一級市場多見於藝廊,泛指作品首次在市場出現而被初次定價,大家仍未有足夠信息預知它將會價值連城,或只是曇花一現;二級市場較常見的是拍賣市場,作品價格取決於市場競爭價格,同時因媒體宣傳而更廣為人知,這讓二級市場打造的價值很快變成藝術家分類及作品定價的參考。這兩個市場看似徑渭分明,但作品相互轉流又讓它們共生依存,而對兩個市場有所認識,才能更得心應手洞察市場發展趨勢。

Marcello九十年代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在香港藝術市場相對平靜,只有幾間藝廊經營當代藝術品的年代,加入由有「中國當代藝術之父」之稱的張頌仁所經營畫廊「漢雅軒」工作,他在這段時間學習前輩們如何發掘藝壇新人、策劃展覽、評鑑作品,安排作品投入市場,見證了九十年代方興未艾,氣勢如虹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由萌芽到成長的歷程,而這十多年來「紅褲子」經歷,讓Marcello打下厚實基礎投身拍賣行事業,讓他更有能力在藝術品浩如煙海的市場中澄沙汰礫,找出珍寶。

在畫廊工作期間,Marcello見證了中國當代藝術的興起,因工作之便更有機會接觸初露鋒芒的中國當代藝術F4(岳敏君、王廣義、張曉剛、方力鈞)。「當時看到不少自己曾在畫廊處理過的作品在拍賣市場賣得好高價,例如張曉剛一幅細細的畫作只賣1萬美元,後來卻可轉賣100萬港元。2005年香港當代藝術拍賣市場步入興起階段,新面孔百花齊放,亦見證了市場在數年瘋狂過後的調整,時至2011年我轉職拍賣行工作,到2021年轉到我現在的工作機構。」

張國榮來畫廊拍攝個人寫真集,剛好是朱銘的展覽,而Marcello也曾收藏他的作品,張國榮是Marcello童年第一個偶像。(圖片受訪者提供)

專家如何評鑑當代藝術

說起當代藝術,很多人覺得不少作品高遠抽象看不明白,專家們如何看出它的價值?Marcello認為要有豐富的藝術史知識,和對作品有深入了解,才能為客戶發掘作品經濟價值背後蘊含的藝術價值。

他以近年市場反應大熱的留法三劍俠(朱德群、趙無極、吳冠中)為例,說明可以從華人傳統背景怎樣運用西方物料創作來作鑑賞角度。三子的作品說來抽象,但華人其實很容易看得明白,「看這些抽象畫其實像看書法或國畫,後者本身結構高度抽象,三子其實運用了書法來表現其作品,呈現了用筆的虛實和對比。像趙無極後期看似無形象的作品,正正表現最基本的藝術語言 ── 線條、構圖、色彩、對比、疏密、聚散、虛實、乾濕等等,一旦與西方油畫比較便會察覺兩者用筆結構大不同,雙方對線條呈現方式有著不同美學標準和要求。」

創作界發掘潛質新秀

有別於畫廊要長期與固定藝術家合作,美術館肩負研究和教育職能,Marcello指出拍賣平台要照顧收藏家需要,緊貼瞬息萬變的市場潮流找到合適的作品給他們。多年來他見證數個風潮的此起彼落,例如由入行時流行中國當代藝術、華人抽象畫到日韓抽象畫,再後來以西方當代藝術主導市場,近年潮流藝術、女性藝術家、黑人藝術家乃至少數族裔的藝術作品都備受關注,疫情下數碼藝術更成為新一波藝術熱潮。

江山代有人才出,雖然在藝術圈無法比較一代新人是否勝舊人,但專家們身兼藝壇的弄潮兒,如百樂相千里馬,捕捉潮流發掘未來新星。Marcello指他工作的拍賣行,拍賣外亦讓他以策展人身份,從廣大的創作界發掘具潛質的藝壇新秀,為他們舉辦個人展覽,更緊密與大眾交流,讓更多人認識他們。「一手市場與拍賣市場關係密切,當某藝術家作品在一手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縱然他未有正式拍賣紀錄,作品亦極具市場潛力。」

他續指,在這個像尋寶的過程中要極小心,市場太快太急,大家追逐其中易於理解;但風潮之快,有時藝術家未成派別卻已不斷有新東西推出,專家在甄選新作品時要格外小心把關。「你會怎樣評鑑這些作品?創新性?個人風格?質量?能否用某物料表達作者原意?觀眾又能否從中感受?都是評鑑新作品時更要小心考慮。」

疫情下,拍賣市場亦迎來了NFT藏品交投,更屢破天價紀錄。Marcello認為藝術反映時代精神,當大家慣用電子產品時,用數碼媒介創作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他認為新興的數碼收藏市場,與傳統實體收藏市場是兩個雙軌並行的市場,無法互相取代。「情況有如大家已慣於電腦打字而甚少用毛筆,但仍然會欣賞書法字帖,因當中有其藝術價值。如果大家相信原作形態是有意義,那一件藏品就必須以它最原初的媒介欣賞才最具鑑賞價值,用數碼創作的作品在數碼平台觀賞,實物藏品應以實物形式觀賞。」

Marcello(右)早前為香港新晉藝術家黃進曦(左)舉辦個展,讓更多人認識有潛力的藝壇新秀。(圖片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疫情下以麥理浩徑入畫 80後藝術家黃進曦一畫一段創作香港山色

「藝術價值」vs「商業價值」

說起投身拍賣行業,Marcello認為新人要明白專家在藝術市場的角色。「藝術市場之所以稱為『市場』,是因為市場不談浪漫。藝術創作是否需要迎合市場並無對錯,全是個人選擇;但市場卻有其規律,無人要的東西便只能淘汰。」

他表示要分清楚藝術品的「藝術價值」(Value)和「商業價值」(Price),這兩種價值並不全然掛鈎,而專家必須站在中間不偏不倚,才能維持其專業,為客戶帶來更客觀資訊。

「在藝術層面,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風格喜惡,但站在專家立場要放下個人偏好,客觀告訴受眾作品的藝術價值,太執於個人愛好會做得很痛苦;在市場層面,不能短視只從賣到好價錢來衡量作品,而完全排除它本身的藝術價值。專家要做好藝術角度分析,一件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可能當下風潮未到而未為人認識或接受,但只要有紮實藝術美學底蘊,風潮一轉終有機會備受關注。舉個例,同一藝術家同一年創作的作品哪個較好?這時候便要返回藝術的領域去評價。」

他補充拍賣行是刁鑽的行業,業內對專職當代藝術領域的人才有一定需求。專家工作壓力不少,除了鑑定工作,也有機會做行政策劃,亦要配合全球團隊為公司搜尋源源不斷的新貨源。大家除了對藝術有熱誠外,要積極學習藝術史或嘗試體驗藝術創作,因為這些經驗都會影響專家詮釋作品的功力和質素。

Marcello指出拍賣行專間,要做「藝術」與「市場」中間人,才能最客觀為客戶服務。(賴家俊 攝)

【延伸閱讀:尋找書的氣質 圖書設計師為作者與愛書人打造心頭好︱藝術職場

【延伸閱讀:創意比器材更重要 混音工程師為演出打造最好聲音︱藝術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