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覽歷來誤播國歌「烏龍」事件 體育比賽演奏國歌儀式從何來?

撰文:唐灝德
出版:更新:

近月,香港隊出戰亞洲七人欖球系列賽時主辦方誤播國歌的事件仍持續發酵。港府對賽會連番出現播錯國歌的失誤表示極度不滿,並揚言會對事件作深入的徹查,以追究責任。

國際比賽於賽前演奏雙方隊伍的國歌是國際慣例,不過由於各國的政治環境複雜差異,播錯國歌的事件不時發生,不少運動員很多時唯有一笑置之來掩蓋尷尬的場面。以往又有哪些著名的誤播國歌事件呢?至於演奏國歌的慣例又是由何時開始?

演奏國歌的儀式非自有永有

在體育賽事上播放國歌,我們很常會聯想到運動員在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頒獎台上領獎時播放運動員所屬國家國歌的畫面。事實上,為獲勝的國家升旗及演奏國歌是既定的傳統多於本身便存在的規定。根據《奧林匹克憲章》,奧運會並沒有任何關於頒獎典禮上應演奏國歌的規條,奧運會甚至要到1924年的巴黎奧運才首次出現為獲勝國家或運動員升國旗和演奏國歌的儀式。國旗和國歌是代表一個國家的其中一種方式,升國旗和演奏國歌原意是為了表揚該名運動員和國家的努力而出現的儀式。然而,奧委會或任何國家原則上是可以自行選擇要在賽事上播放的歌曲,例如在1956 至 1964 年間,德國仍然是一個分裂的國家,並各自有代表他們國家的歌曲,但當時的東德和西德會以德國聯合隊的名義一同參加奧運會。因此為避免爭端,奧委會最終決定為德國聯合隊演奏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代表他們。

演奏國歌屬政治因素而非體育原因

曾擔任20年國際奧委會主席的Avery Brundage 於任內便一直主張取消播放國歌的儀式。他認為奧林匹克精神的初衷旨在展現人類突破自己、克服挑戰之美態,並不涉及國家、國藉等的政治因素,升旗和演奏國歌的儀式只為國家之間競爭比較服務,故應將政治排除在奧運會之外。

的確,於體育賽事上播放國歌多少涉及政治的元素,美國自二戰後以來,便有在全國大大小小的體育賽事上演奏國歌的慣例。在一戰和二戰期間,美國人為了讚頌為國出征參戰的美國軍人,他們不時便會在電影院、遊行集會,以及體育賽事等場合高唱他們的美國國歌,作為愛國、自豪的象徵。後來美國政府意識到演奏國歌有助提升國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於是便推廣在各個體育賽事上演奏國歌,以鼓勵更多國民在戰時為國參戰,並從此把這個傳統保留至今天。

歷來播錯國歌的重大事件

2017年,美國網球聯邦盃(Fed Cup)的比賽中,美國網球協會賽前錯誤把現時的德國國歌演奏為納粹德國時期的舊版本國歌。當時歌手投入地演唱著錯誤的國歌,讓場內的德國球手和球迷感到非常無奈,因為在德國國內高唱納粹時期的歌曲是刑事罪行,會被拒捕同監禁。另外,上年一場芬蘭對陣白羅斯的冰上曲棍球職業聯賽當中,場館內的DJ就誤將白羅斯的國歌播成俄羅斯國歌,一度讓球場內的氣氛跌至冰點。事後,DJ發表聲明向對方致歉並解釋稱由於白羅斯的球隊中有多名俄羅斯的球員,讓她在找尋國歌時混淆了兩者。

要數到歷來最嚴重的誤播國歌事件,必定要數到2012年科威特誤播哈薩克國歌。哈薩克運動員Maria Dmitrienko在科威特舉行的第 10 屆阿拉伯射擊冠軍賽(Arab Shooting Championship)中奪得了 75 靶射擊賽的金牌。在頒獎禮上,賽會錯誤播出由2006年美國喜劇電影——「波叔出城:哈薩克鄉下佬去美國搵著數」改篇的惡搞版哈薩克國歌「我的哈薩克」。惡搞版國歌的旋律大至與原版相同,但歌詞則充滿大量兒童不宜、種族和性別歧視的內容,而且惡搞版的國歌是用英文獻唱而不是哈薩克語卻居然能夠出錯,運動員當時也只能無奈地報以微笑。事情最後上升至外交層面並引來國際的廣泛報導,成為一時熱話。

國際政局複雜多變難免錯失

其實各國的政治問題複雜,並不是每個人在準備他國的國歌時都具備相關的背景資料。例如香港和澳門以個別身份參加國際的體育賽事,相信有些外國人未必我們是一個特別行政區。又例如近日的卡塔爾世界盃,英格蘭與威爾斯同組,又有多少人知道同屬一個國家的他們,為何可以在世界盃分兩隊出戰。更有趣的是,賽前演奏代表威爾斯的歌曲,並不是英國的國歌《天佑國王》,而是一首名叫《Old Land of My Fathers》的歌曲。而且威爾斯的球迷和足球總會再有一首非官方的國民主題曲——《Yma O Hyd》會在賽事中演唱,當中的故事涉及複雜的身份認同、文化差異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