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va媒體藝術組得獎個展 從不斷的重複與勞動打開觀眾想像與聯繫

撰文:唐灝德
出版:更新:

【展覽】大家有沒有試過重複地觀看著同一個景象?它不斷重複地發生、結束,事物與景象之間都看似一樣,但當你持續地凝視著它們,又好像看出些不同來;甚至「看」多了景象本身給你的資訊,引發更多想像。

香港藝術中心主辦的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ifva)每年與香港歌德學院聯手為媒體藝術組得獎者舉辦個人作品展覽,上年度金獎得主劉清華(Jess Lau)舉辦媒體藝術展「未知的行進」,透過一系列新舊影像作品,重新建構城市與身體的記憶,打開觀眾的想像。

動畫和影像創作好像總是與敍事和時間離不開關係,影像隨線性時間流動,觀者勢必預期起承轉合的內容。多媒體藝術家劉清華卻擅長利用「時間」改變影像於一般人的概念,她的作品時間性相當模糊,慣常以非線條,或循環播放重整影像與事件,將單調重複的影像碎片,以一種陌生姿態重塑和改造作品。

作品《雪花》是循環播放的影像創作,從前當類比電視機(Analog TV)接收不到訊號,就會因白雜訊產生出隨機像素點影像,觀看著毫無意義,不斷循環播放雪花熒幕,恍似讓你回到昔日八、九十年代,坐在沒有訊號的電視機前,期待著接收畫面的那一刻。《雪花》其實是劉清華以人手複製六十幅「雪花」素描再整合成的縮時影像,每幅「雪花」藝術家都以人手刻苦勞動繪製,並把作品放在藝廊內嵌的數位電視(Digital TV)上以不同張數播放,勾起了觀者回憶之餘,亦形塑出有趣的想像空間。

劉清華的創作非常強調影像與身體勞動之間的關係,其作品總是與辛勞連結在一起。《步行電影院:飛翔的氣球》更是藝術家以十天時間,每日花4至5個小時站在寒冷的京都鴨川二条大橋攝製而成的作品。劉清華站在二条大橋中央,以定點拍攝對準鴨川下人們沿著河岸石階跳石過河的畫面,途中我們能夠看到不同人的模樣,他們懷著不同的心情和狀態,重複地由一處渡過到另一處。最終,藝術家紀錄了一百人踏石渡河的影像,觀者與作者一同重溫那些混亂的記憶,將引發我們對影像中人物的想像和思考。明明附近便有過河的大橋,他們為何要到河中央跳石過河?他們又是以什麼心境渡過這條河呢?

對於作品的辛勞創作,藝術家認為這個不斷經歷消耗身體的過程正是她所嚮往,每一次的重複與勞動都是她思索自身作品的歷程。現在人工智能興起和科技的革新,以電腦進行創作愈來愈輕易和從容,劉清華轉向以身體力行的創作模式正是希望向觀眾強調影像創作並非唾手可得,而當中的過程也是她作品著眼和想表達的地方。

是次展覽還有一個定點定格動畫作品《洞壁與哨鳴》,藝術家前後花了8個月時間,每天在一幅白牆上以炭枝逐幀描繪一個個炭黑色的小人從白牆邊走向畫面中心。動畫中的小人每走一步,藝術家就以相機拍下然後擦掉,不斷重複,直至白牆聚滿人群。畫面左上方的時鐘,顯示了作者每天於現實世界繪製動畫的時間,作品最後濃縮成10分鐘縮時影像,畫面讓人震撼,同時亦反映出作者對密集而重複的身體、精神勞動的創作理念。

展覽地圖

展覽詳情
名稱:「未知的行進」劉清華媒體藝術展
地點: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香港歌德學院歌德藝廊及黑盒子
日期:即日至3月11日
時間:11am - 8pm (星期一) / 10am - 8pm (星期二至五) / 9:30am - 6pm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