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th Haring竟是80年代數碼藝術先驅 創作起源於一場生日會?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Keith Haring/ Pop Art/ 數碼藝術】相信大家對於Keith Haring這位著名的Pop Art藝術家早有認識,即使是活躍於80年代,但現時仍然能不時見到他的作品,因為其作品風格簡單易明,辨識度高,將圖形化為符號,對於任何人都是共通語言,得以廣泛被應用及流傳。

不過除了街頭藝術家、Pop Art藝術家這些身份之外,原來他竟然也是早期的數碼藝術家,於即將舉行的一場拍賣中,其數碼創作事隔多年終於以NFT形式面世。

Keith Haring(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事源於80年代,John Lennon的兒子Sean 9歲生日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生日會,因為到場的親朋好友粒粒皆星,包括有Keith Haring、Andy Warhol、Kenny Scharf這些名動一時的藝術家之外,還有蘋果教主Steve Jobs,教主當時帶來了最新設計的麥金塔電腦(Macintosh)到場展示,即是現在Mac機,本來Sean正滿懷期待地試用新電腦,怎料Andy Warhol馬上就霸佔了電腦前的位置,並且打開了繪圖軟件畫起來,隨後展示於Keith Haring看,自此之後展開了這兩位藝術家的數碼藝術創作新嘗試,二人可謂是這個界別的先驅。

在生日會之後,Keith Haring的一位心理學家朋友Timothy Leary入手了十部Amiga電腦,並且將之贈予不同的藝術家,Andy Warhol及Keith Haring各得一部,前者用這部電腦創作的作品,包括著名的瑪麗蓮夢露和金寶湯系列,已曾於2021年佳士得拍賣會上以NFT形式拍出380萬美元。至於Keith Haring於同時期亦創作了一系列的數碼作品,現時看來與他的一貫創作完全無違和感,才發現原來他的創作風格是非常適合數碼形式的。

「Keith Haring: Pixel Pioneer」拍賣系列作品(圖片來源:佳士得)

Keith Haring擅長運用符號作為他的創作語言,符號是最簡化的形式,以最少的線條來呈現事物,任何人都可以無隔膜地去理解,也呼應著「art is for everybody」的主張。於1986年的日記上,Keith Haring紀錄了他對於數碼創作的看法:他的畫作非常適合這種形式,因為其線條畫面很接近電腦生成像素的概念,他亦覺得這一個領域有著無限的可能。早在80年代他已經看到未來的趨勢,走在時代的前沿,雖然當時電腦甚至仍未普及。直到現時相隔近40年,期間電腦是不被傳統藝術界所接受的工具,好比他最初的街頭塗鴉,同樣地是不被接受的表達方式,由牆壁到電腦,予他而言無大分別。

來到Web 3.0年代,數碼形式反而成為了主流,任何人都可以用電腦創作,可以在線上看藝術品,創作和欣賞不再局限於畫布或畫廊,這些前人大師的理念和精神,亦繼續在不同的平台上傳播著。是次由佳士得舉行的「Keith Haring: Pixel Pioneer」線上拍賣將於9月12日至20日舉行,所有的收益將捐獻予Keith Haring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