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妻為仔仔學煮餸 「無飯媽媽」變日系便當教主 IG粉絲近10萬

撰文:女子學
出版:更新:

能夠為心愛的人洗手作羹湯是一件浪漫又幸福的事,不見得要是大餐或是酒肉美食,因為「料理有時候不只是把菜做出來而已」,其背後下廚的原因、替換食材的理由有時候承載的是滿溢愛與關懷的心意。
在IG上有位人氣Blogger Didi,有着近10萬的追蹤者,那裏是她的料理小天地,紀錄着她悉心為家人準備的便當,還有自己的生活點滴。因此比起Blogger,覺得她更像是一位用心分享的生活實踐者。

在IG上有位人氣Blogger Didi,有着近10萬的追蹤者,那裏是她的料理小天地,紀錄着她悉心為家人準備的便當,還有自己的生活點滴。(Instagram@didiforu)

因料理而相遇,一道「番茄牛肋」串起千人回響

除了三兄弟便當之外,偶爾也會有爸爸的晚歸便當,或是媽媽獨享的午餐盒分享

初次接觸到 Didi 的便當文,是在一次隨手瀏覽 IG 探索的頁面,不同於日本媽媽的手作造型便當「好看大於好吃」,Didi 所準備的三兄弟便當每道都是拿手的家常菜,華麗地澎湃塞滿整個便當盒外,還會附上小點心、零食和牛奶、果汁,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來自愛心的營養美味。

每天的便當文記錄,就像是Didi的日記一樣,除了記錄每天的菜色外,她還會回想當天所發生的趣事,透過照片與文字一併保留了當時的情感氛圍。Didi說,紀錄這件事情其實從1999年個人網站時期就開始記錄,後來才輾轉到Facebook以及IG。原先她也只是如碎碎念般隨手記下自己的心情想法或是食譜改良,沒想到默默地竟然有一群網友每天都準時收看,並且記得這些瑣碎的日常紀錄。

前陣子更掀起了一股「交作業」浪潮,每天都會有雪花般地訊息湧進Didi的私訊小盒子。來自各地、不同身分的粉絲,經常不約而同地與她分享按照食譜所做出的料理作業,其中番茄牛肋累積的件數更是高達千件!

「我可以從作業裏看出大家給自己、給家人、給另一半的情感,每一份作業都讓料理不只是料理,而是帶着『為了誰而這樣認真下廚』的那份溫暖!」也因此Didi格外用心對待網友們的訊息回覆,不論是食譜詢問還是佳餚分享。

大家從 Didi 這邊學到不同的做法或食材運用,而 Didi 也從大家身上看到更多不同的可能。(Instagram@didiforu)

「零廚藝」新手靠着孩子的鼓勵,成功收服家人的胃

實在很難想像在各方面有着巧手,不論是麵包、甜點或是日常便當都得心應手的Didi,曾經連麵條都沒下過。原來Didi有個手藝也十分好的媽媽,從小到大她幾乎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狀態,一直到戀愛時,有一次和現在的先生出遊回家後,兩人決定一起煮頓晚餐來吃,沒想到一到超市,先生便熟門熟路地選了麵條、肉醬罐頭、玉米濃湯料理包,還有冷凍炸雞塊。

這幾年 Didi 的父母開始闢地種菜,媽媽迷上烘焙,爸爸甚至還養起了雞。(Instagram@didiforu)

Didi的腦海中旋即浮現媽媽準備的豐富餐桌,心想:「這和我想像中的晚餐不一樣耶!」這種不是應該叫做消夜和點心嗎?於是她便誇下了海口跟先生說:「等以後有自己的廚房,我就每天煮飯給你吃」,這成為了Didi開始進入廚房的第一個契機。

後來是因為第二個孩子—小佑,非常捧場Didi用悶燒罐親手做的副食品,每到吃飯時間便會一口接一口地吃完,凡是食物皆來者不拒。簡易上手的料理工具,加上孩子的鼓勵,讓原先還不太會下廚的Didi產生莫大的成就感,瞬間有股想煮更多好吃的東西給孩子的念頭。接着等到大哥開始上小學之後,便正式開啟了便當之路,一直到現在大哥已經高中,兩個弟弟也加入了帶便當的行列。

有了自己的廚房、順着孩子的生長與生活的改變,也開啟了Didi的做便當之路。(Instagram@didiforu)

被家人的一句話下魔咒,她每日五點半早起做飯

不過事實上,三個孩子對於「帶便當」這件事有着完全不一樣的看法,Didi補充說道,大哥是認為可以直接用餐很方便,節省時間;小佑(老二)是覺得帶便當可以跟同學交流,是很好的話題;至於小威(老三)則是因為很挑食,很害怕在學校沒有想吃的菜色而肚子餓,所以Didi也會因應他們不同的需求,即使一樣的菜色在份量上也會有不同的斟酌。

或許這正是媽媽的專屬天賦吧!儘管三個孩子有着截然不同的個性,但笑稱自己是「四男宿舍」舍監的Didi卻仍能對他們的喜好暸若指掌。近期還因為小威不喜歡蒸便當,而改由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為孩子準備便當。

談起家人,雖然是透過書面專訪的方式,但卻隱約能感覺到Didi對孩子的愛以及和先生的好感情。Didi說當初會成為一名職業媽媽,純粹是因為Didi想陪伴孩子成長,並沒有特別設立甚麼目標,而是順勢而為,因為「生活本來就是一連串隨着改變而做的選擇,走到了叉路,總得選定一個方向前進」。

小威不喜歡蒸便當的口感,但小佑卻很喜歡蒸過後的熱食。(Instagram@didiforu)

生活不是必然,能讓自己開心的路才是首選的

但是在擔任全職媽媽的過程中,並不是代表着要把自己侷限在家裏,像是先前Didi帶着幼兒時期的三兄弟到處玩,就意外被開發出自己的「手作魂」,因為覺得可以幫孩子織毛衣所以上了毛線課、因為覺得可以自己做包包給孩子所以上了拼布課、因為可以一起玩拼貼、做勞作所以迷上了紙膠帶。很多人認為有了孩子就等於一道枷鎖,哪也去不得,但Didi分享其實有許多課程都很歡迎全職媽媽,畢竟要先有快樂的媽媽才會有快樂的寶寶啊。

如今當孩子逐漸長大之後,媽媽也不再像是母雞似的角色,反而改為老鷹式盤旋的角度來照顧家庭,Didi反而笑說自己好像有一種要失業的感覺。但也因為這樣,這些年Didi漸漸開始思考,除了媽媽的身分之外,自己還能做些甚麼?

去年開始,Didi 偶爾會去上麵包課、出席廠商舉辦的烹飪活動,充實自己的生活。(Instagram@didiforu)

生活從來不會只有一種樣貌,也不是只能做某些選擇。在偶爾的深夜,Didi仍然會精心為先生準備消夜,先生則會負責煮咖啡或是泡茶,兩人就這樣趁着孩子入睡之後,一起品嘗不適合與他們分享的下酒菜和零食,一邊聊聊今天發生了甚麼事,或是一起窩在床上共同看一部影集,不刻意維持夫妻間的情趣,而是讓這些融入生活成為日常。

在Didi身上,編輯看到的是平淡的幸福與付出的知足,她並不是一位多特別的人物,但對於事物所抱持的熱忱和對家人全心的愛,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生活方式。

偶爾先生在便利商店看到新推出的漂亮調酒,也會買回家備用。(Instagram@didiforu)

【本文獲《女子學》授權轉載。《女子學》致力成為亞洲最大女子知識平台。以自我「培力」和創造「改變」為宗旨,用最真實溫暖的筆觸,為時代中的柔性力道賦予能量。】

【周五心意運動】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為基層送上溫飽,01心意呼籲您支持【食德好】,每$50可為12個家庭提供一餐回收蔬果及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