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容許孩子撒嬌就是溺愛?偶然讓他們充電吧|失敗媽媽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媽媽,你幫我洗啦。我好攰。」
我自問算是管教甚嚴的母親,在建立孩子每個自理生活習慣時,如果涉及到孩子的品格原則和家規,我很少會自打嘴巴。陳皮自小在家就知道要吃完自行洗好自己的碗筷,但間中他還是會提出不想洗的請求。

答應他,是讓孩子合理地撒撒嬌還是溺愛?

我沒有黃金定律的準則,讓家長一口咬定如何判斷得百分之百準確。但當孩子和我的親子關係良好、他又已經在家已經養成「能力範圍內,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我是間中會寵一下兒子的。

溺愛,是明明知道孩子的要求不合理,也心軟順他的意。

讓孩子撒嬌,是偶而珍惜他把你當是可以安心去索取一下關心和溫暖的人。

試想想,無論多懂事的孩子,在老師和自己的父母面前,也是兩個模樣吧?孩子不是要「欺負」自己的爸媽,而是當他每每了解如何跟社會融洽相處後,知道什麼是對人之禮和責任後,也會內心找一個可以充充電的避風港,讓他可以偶而做回一個「不太懂事」的小寶寶,讓他更有力量在外面探索學習、付出愛與責任、追求夢想。

但如果,你在困惑,發現他太頻繁地撒嬌,就要好好觀察一下,和他好好聊一聊,是否他最近面對新的挑戰,又或是爸媽累了少了關愛孩子了。因此,我是會幫3歲多的陳皮穿鞋穿襪的,當他生病時。因此,我是會幫他收玩具的,當我們太夜歸家或當天行程太密時。因此,我還是會讓已經能走路通山跑很久的他坐嬰兒車的,當那天他主要是陪我工作或前一夜睡不好時。

當父母的,不用介意旁人無心之語、一些不必要的育兒意見,自己時刻適當反思檢討一下就夠了。

「陳皮,媽媽今晚真的好累,不想煮飯,也不想下樓,可不可以只是切個水果和喝包豆奶做晚飯?」

「可以啦!你去梳化休息,我自己睇書不用你陪。」

連媽媽也想充電吧,不要說只有幾歲的他。哈哈。

作者簡介:失敗媽媽

一位平凡的基督徒全職媽媽Carrie,讀了教育碩士、上過無數教師培訓課程,本著以主耶穌為榜樣,以為可以理想化教養孩子,但低估了自己的不完美,以致每天育兒和教養都充滿血淚和笑料。現為小島學園董事,育有一子陳皮。

作者Facebook專頁:陳皮下廚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