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媽媽不想專注力不足兒長食藥 改用針灸治療成績有進步

撰文:許珞珩
出版:更新:

全港約有超過40,000名兒童及青少年患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除藥物及言語治療以外,中醫亦有不同方法改善。註冊中醫師胡凱淋醫指,進行3次以上的針灸治療,可明顯改善學童專注力不足等學習問題。
攝影:歐嘉樂

今年十歲的Alvin是小學五年級學生,在幼稚園時被老師懷疑有專注力不足的學習問題,直到升上小學,Alvin媽媽帶他到醫院進行檢查證實確診,由於Alvin症狀並不嚴重,媽媽最後也沒有繼續在政府醫師進行治療跟進,Alvin媽媽說:「疫情之後,希望他能夠追上少少學校進度,不是要求他科科得100分,可以合格或有進步就好了,如果去到精神科,醫生最大機會是開藥給兒子吃,我不想他長期吃藥。」

+6

成績進步增加信心

一星期一次、每次八針,需要半小時的針灸治療,Alvin已完成施針16次,他自己形容每次針灸會有「少少痛,像被針拮,但又沒有打針那麼痛。」為了分散注意力及固定位置,媽媽會讓他玩手機遊戲,忘記痛楚,順利完成療程,媽媽說:「初時我有擔心兒子已經10歲,針灸是否仍然有效,但持續幾星期我看到兒子在學習時有轉變,起碼現在的他比較能夠坐得定,因為他是專注力不足,並不是過到活躍症,他做功課時間縮短了,因為認真所以快,最幸運是常識科,由六字頭進步到八字頭,最想他知道自己做錯後可以改正,我不想因為溫書、追功課攪到關係差。」除了針灸之外,Alvin也有參加學校的跟進小組及額外的課外活動,希望多管齊下改善專注問題。

負責為Alvin進行針灸治療的胡凱淋中醫指出,小朋友針灸時,會由最初「低敏」漸漸走向「高敏」,「由原先沒有感覺,大約去到三至四次後,敏感度會愈見靈敏,這代表他的腦部發展中,痛覺會增加,對小朋友來說可能會覺得辛苦,但這亦是一個好方面的發展。」

最佳治療期為12歲前

胡醫師指由於學習障礙症是沒有斷尾,所以臨床上中醫會持續觀察小朋友進展,希望可以將針灸的頻率慢慢拉長,由一星期一次改成一個月一次,甚至更長。而她針灸過最年幼的是4歲兒童,「小朋友在12歲以前也可以進行針灸治療,但因為小朋友並不覺得自己需要治療,所以兒童年齡愈少,家長要花較長時間向他們解釋。」

+3

輕症一個月已見效果

如果小朋友抗拒針灸,胡醫師指可選擇「小兒推拿」治療專注力不足,她說:「如果純推拿需要一星期進行五次,每次推一至兩小時,持續地推半年才可以看到明顯的改善。不過,對於香港的家長來說,要這樣頻密地到診所會有難度,假設他們真的有這麼多時間帶小朋友進行治療,他們也寧願選擇感統訓練、社交小組、見臨床心理學家、行為治療。」

至於針灸療法,她建議一星期一次,大約針灸3次至4次,已經可以見到明顯改善,「這樣的覆診治療頻率,較適合香港的家長。中醫角度對應ADHD或ASD是心、肝、腎不足,進行調氣調神治療,針灸快者針一個月見效,一般針2-3個月,病情較重者半年,甚或更長。」

針灸比打針痛楚低

對很多家長擔心小朋友怕痛不接受針灸,胡醫師說:「是會有牽扯皮膚的感覺,但針灸比打針的痛楚還輕,其實緊張、害怕多於真實的痛,適當利用圖書、影片、遊戲分散小朋友注意力,在照顧者協助下固定小朋友,針灸是可以順利進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