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處理SEN子女行為問題 有家長承受巨大壓力 出現中度以上抑鬱

撰文:許珞珩
出版:更新:

過去兩年疫情持續,停課期間學校轉為網上授課,對育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的家庭帶來不同程度的挑戰。香港小童群益會早前進行調查」時發現,家長照顧SEN兒童承受巨大壓力,有家長因處理SEN學童的行為問題而承受巨大壓力,部分更出現中度或以上的抑鬱和焦慮徵狀,情況令人關注。
攝影:黃寶瑩

香港小童群益會於今年5月18日至7月11日進行了一項「疫情下育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家庭的狀況調查」,以問卷及個案訪問形式,收集了525份(262學前家長及263小學家長)有效問卷;而是次研究亦與數名家長進行了電話訪問,進一步了解疫情下家長在育兒方面的挑戰。香港小童群益會高級服務顧問林綺梅表示,0至6歲是兒童成長發展的黃金期,對於SEN學童來說,3至6歲更是進行介入訓練及治療的關鍵時期,但持續兩年多的疫情令幼稚園學童參與實體課堂的日子不足一半,SEN學童在訓練上也難以實行家校合作的模式,家長許多時候需要兼顧訓練及照顧子女,壓力大增。

「有家長坦言,自己難以長時間協助子女進行家居訓練,極需要喘息的空間,在育兒方面感到有心無力。至於育有小學SEN學童的家長,情況也不遑多讓,在指導子女學習及管教上亦面對不少困難,身心俱疲。」

香港小童群益會高級服務顧問林綺梅表示持續兩年多的疫情令幼稚園學童參與實體課堂的日子不足一半,SEN學童在訓練上也難以實行家校合作的模式,家長許多時候需要兼顧訓練及照顧子女,壓力大增。(攝影:黃寶瑩)

疫情後子女學習進度惡化

調查結果顯示,相比疫情前,有7成SEN小學學童家長認為疫情後子女學習進度惡化,其次是情緒管理及行為問題。逾四成學前兒童家長表示子女的行為問題、情緒管理及社交互動、溝通能力惡化。此外,質化數據反映SEN學童欠耐性,難以專注地在家中參與網課和網上訓練,而學前家長亦表示子女在疫情下缺乏學習社交互動的機會,擔心子女復課後的社交和情緒適應。

攝影:黃寶瑩

家長支援子女學習感困難

由於長時間留在家抗疫,家長照顧SEN兒童承受巨大壓力,而支援子女學習及發展進度上亦感到困難,其次是處理子女情緒及行為問題。不少家長指疫情期間長時間與子女留在家中「困獸鬥」,親子時間的質素下降,與子女發生磨擦的機會增加。同時因處理SEN學童的行為問題而承受巨大壓力,個人情緒狀態變差,容易變得暴躁,身心俱疲。部分家長更出現中度或以上的抑鬱和焦慮徵狀,情況令人關注。

缺互動經驗 媽媽憂升小後影響社交

全職媽媽Janice育有三名子女,二仔Matthew 6歲,有自閉症特徵及整體發展遲緩,在語言、社交及大肌肉發展方面較弱。Janice慶幸Matthew及時接受訓練,令原本整體遲緩9個月情況得到改善,並跟上正常進度。「自從19年9月起開始接受『樂牽』到校學前綜合服務,當中包括言語治療、職業治療及綜合發展訓練。受疫情影響,實體訓練暫停,幼稚園亦轉為網上授課,因為兒子難以專注及投入,影響學習進度,識字量及詞彙量減少;亦因較少上實體課的機會,缺乏與同儕相處的經驗,令學習動機減低,由於他表達能力較弱,擔心9月升小一後的社交狀況。」

全職媽媽Janice育有三名子女,二仔Matthew 6歲,有自閉症特徵及整體發展遲緩,在語言、社交及大肌肉發展方面較弱。她慶幸兒子及時接受訓練,令原本整體遲緩9個月情況得到改善。(攝影:黃寶瑩)

教育心理學家歐嘉莉表示,Matthew的個案只是冰山一角,疫情下幼兒的學習進度和身心發展受到影響,在實體訓練時間減少下,許多SEN學童更受影響。她預計今年升小一的SEN學童在適應上會遇到更多挑戰,包括自理、常規、社交及情緒等方面。她也指出SEN學童在疫情下較少機會參與實體課堂或訓練,缺乏親身與同齡小朋友互動的經驗,在社交方面的問題將會慢慢浮現,需要多加關注。

教育心理學家歐嘉莉表(攝影:黃寶瑩)

建議多留意子女情緒和社交狀況

調查結果反映育有SEN兒童家庭在疫情期間所面對的挑戰,包括學習進度惡化、照顧壓力增加、社交及情緒適應問題。香港小童群益會建議家長應多加留意子女的情緒和社交狀況的變化,有需要時尋求學校或專業人士的協助。並建議學校及社會服務機構加強幼小服務銜接及持續支援,為家長提供支援和諮詢服務,以及介紹社區資源。本會亦鼓勵家長多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避免長期因照顧子女而出現過勞情況。

點擊即睇「2023/24升小備戰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