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專訪】全職媽媽李麗珊的教養之道:適當放手,讓孩子追夢

撰文:梁蔚澄
出版:更新:

1996年,滑浪風帆選手李麗珊勇奪香港首面奧運金牌,擲地有聲的一句「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至今仍然在眾人心中迴盪着。因兩位小寶貝的出現,令她收起帆和板,由最前線的運動員,轉身成為全職媽媽,相夫教女。在海上,她是「風之后」;在陸地上湊仔,又會是怎樣?她卻說:「曾有迷失的時候」……
這個母親節,來點溫情小品,讓李麗珊訴說影響她一生及價值觀的母親,亦談談「媽媽如何唔易做」。
攝影:潘思穎

李麗珊在退役後,繼續做運動,希望保持身體健康才能在孩子長大後,一同周遊列國。

做媽媽會難倒「風之后」嗎?

媽媽界中有一個說法,就是做了媽媽之後會中了「不『瘦』降」,還會加了一雙「熊貓眼」。自2004年雅典奧運會退役後做全職媽媽,李麗珊退下火線,亦甚少出現在鎂光燈下,今日一見,可用一個字來形容:「Fit!」。

曾經有一段迷失的時間,就是太專注小朋友,忘記自己的健康。
亞特蘭大奧運會滑浪風帆金牌得主。李麗珊
藉着這個母親節,她希望感謝媽媽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

她笑說其實做媽媽,也曾有迷失的時間,如孩子睡不着,便跟她一起醒着,作息時間會亂作一團;但隨着孩子長大,便有所改變,我的想法也跟着改變。她認為最不習慣的是BB的初生階段:「因為做運動員要早起身,食早餐,然後拉筋,做運動,然後拉筋……都是一步步的,亦有規律。但做了媽媽後,便是以小朋友為先,本身計劃好了的事情,會因為突發事件而改變。」

支撐家人的秘訣:身心平衡

媽媽之所以唔易做,是因為需要在自己、情人及媽媽三個角色中取得平衡,怎樣在繁忙的家務中、教育小孩,甚至工作中舒壓。李麗珊及後明白自己也需要私人空間,繼續投入不同的興趣。於是,她在孩子上學後,便會做健身及運動,如打羽毛球、行山等。她解釋:「成為媽媽後,會想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經歷不同的事。不然阿囡叫我去跑步,跑不了怎算?你想撐你的小朋友,也要有健康的身體。我現在也去玩獨木舟,當作一些閑適運動。」她笑說在家中對着孩子,「朝見口晚見面」,會有不少磨擦,從而令心情煩躁。所以行山,是想在心靈上放鬆一點。那獨木舟呢?「相比起風帆,(獨木舟)其實好悶,但也有其挑戰性。」

【母親節專題】溫馨五月 與媽媽同行

我決定做全職媽媽,是因為我覺得小朋友最早期的發展會影響他們的未來,這都是因為小時候的回憶影響,媽媽的教導影響我很深。
不只是媽媽,李麗珊亦感謝家姐、哥哥的付出,亦支持她當年成為全職運動員的決定。(受訪者提供)

從媽媽身上學會付出與放手

當年奪金後,李麗珊第一時間是致電給在港的母親,並哽咽地說出希望以獎牌報答她的感謝之意。如今她回憶道:「佢(媽媽)在我人生之中,幫助我好多,給了我很多啟發;我的刻苦、認真的性格,也是受她影響。」

爸爸在李麗珊8歲的時候過身,1家10口需由媽媽及姐姐支撐。當時「搵食」很辛苦,她們一家靠織手襪過活,但其實不夠糊口,經朋友介紹後,她的媽媽嘗試由葵涌拿一些五金及配件回長洲,燒桿後再把飾物鑲上,然後交回廠方以賺取生免費。她說:「每次媽媽也是背着幾十公斤的完成品,由長洲坐船再轉車去葵涌去交貨,再拿配件回長洲做,每星期出入2至3次,希望多勞多得。」雖然,李麗珊的媽媽每一次都會帶一個孩子出去幫手,拿點東西以減輕重量。當時為了家人,怎樣也撐住,媽媽的辛勞及堅毅的形象,深深的刻在李麗珊的腦海中。李麗珊說:「當時雖然辛苦,但一家人融洽,有事的時候也一呼百應。現在10兄弟姊妹,感情好好,沒有吵架,有事齊齊解決,這是很難得。」

一個媽媽可以為小朋友撐到幾盡?有一次,李麗珊出國比賽,但當時媽媽需要做一個大手術,對於生10個也是順產的她來說,是人生中的一個大手術,在李麗珊上機及比賽前亦問媽媽是否需要她留港陪她,媽媽卻說:「得㗎喇,無事,專心比賽啦!」最後李麗珊奪牌而回,她的母親在李麗珊回港後才說出其實「很害怕」的心底話,就是擔心影響李麗珊的表現。

她感謝媽媽當年無條件的支持,「因為窮,所以基本上讀完書便要快些出來搵錢,但她放手,俾我追求我的夢想。她不知道做運動員會不會有今日,當時的運動員被喻為垃圾,不可能有什麼成績。但她亦願意放手俾我嘗試,如果她一句話:唔得,要出來搵食,這個夢便會碎。」她讓李麗珊知道,為了支持小朋友,真的需要付出,也需要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追夢很重要。

我問她金牌會放在哪裏,她說:「保險箱,其實每個金牌有獨特之處,就是在側邊有你贏的項目,如果不見了,補領的那個金牌便沒有項目。所以偷去賣,亦會知物主是誰,除非整糊了,但這又不值錢。」

「我是一個另類的媽媽」

我問:那你會是一個怎樣的媽媽?她想了一會,然後一笑:「我是一個另類的媽媽,我會放手俾他們試,不想他們受制肘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有自己的思想,亦不怕跌倒,這亦是為何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就是因為我之前跌過,我知道要找一個方法,令自己起身,才可以大聲講出來。」她希望女兒們也找到一個方法發光,有自己的興趣和目標。她笑說就算是做一個舞蹈員,她亦會支持,「總之那件事是你心甘命抵,一定要做,唔做就會死,不是傷天害理的事。」

那麼做運動員呢?她爽快而不用思考地說:「俾!」

大多數人都喜歡「順」,不愛「逆」,生活上害怕遇上逆境,養育孩子就擔心他忤逆。不過,在滑浪風帆的世界,每場比賽都一定會遇上順風和逆風……掌握逆風反而是爭勝的要訣……逆風並不是問題,害怕逆風才是失敗的癥結。
出自《逆風而上──李麗珊》
我問她是否在當年獲得金牌後,有贊助商聲稱日後可以「買米唔使錢」及「一世免費坐地鐵」,她笑說:「假的,都無咁嘅事。」

孩子需要拿滿分嗎?

那麼讀書呢?李麗珊聽後,笑得燦爛地說:「我細個讀書好馬虎,但卻能走到今日,完成大學學位,就是自己的經歷會自己改變,我當初都是不喜歡讀書,但因為你追求,自自然然有要求,如對學識,生活,做人。所以一切都是Timing(時機)的問題。」她是因為喜歡滑浪風帆而令自己閱讀來吸取相關的知識,因為滑浪風帆是一個和大自然搏鬥的環境,需要集合天時地利人和,而不同地方的水流、風速、山勢,也會影響風,所以要適應自然環境,睇天做人,亦因此需要看書來不斷增進知識。更重要的是如果在海上突然行雷,落雹又要怎保護自己?她希望家長明白「知識,是一世,有排學」。

後記:李麗珊自退役後,一向甚少分享家庭事,亦希望兩位女兒能自在地成長,因此並沒有分享其合照。訪問前,沒帶一點笑容的認真與嚴肅的態度,著實令人有點蕭然起敬,開始提及媽媽過往的辛勞與付出,便流露出溫和感謝之情。最後與她握手言謝時,她卻分享了一件事:當年她奪得「香港第一金」,傳媒爭相採訪,亦在長洲祖屋拿了一些李麗珊的照片。當時並沒有數碼相機,照片需拿回報館處理,因此不少珍貴的童年照卻一去不返。現在,那怕一點照片,她也希望找回一些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