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突然離世感無助 母向孩子過度發放負能量致抑鬱自殘

撰文:糰子
出版:更新:

不少單親家庭的家長都會將心思和期望全放在孩子身上,促使他們迅速成長。但教養方式過於操控,子女除了會因反感而變得反叛,還可能令他們承受沉重壓力,甚至因此而造成情緒困擾。
資料來源:家庭動力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 兒童遊戲治療訓練 鄺詠嫺

亞晶(化名)有一對子女,我認識她時丈夫剛離世。丈夫是突然離世的,家人全無心理準備,丈夫又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亞晶在生活、經濟和家庭關係上均感無助。不幸的是,丈夫留下的金錢不多,又因生意不景,拖欠一些債務,令她十分徬徨,情緒低落,經常以淚洗面。

將期望投放子女身上 迫使子女長大

如一般單親家庭面對的困境一樣,因失去依靠,她將所有的心思和期望都投放在子女身上。家中大小事情均詢問兒子意見,並由兒子作決定,迫使兒子迅速長大。又不斷向女兒訴說自己的困難和壓力,渴望從女兒身上獲取情緒支援。甚至要求女兒與自己同睡,女兒的情緒也受困擾。剛巧兒子步入青春期,性情變得反叛;而她的教養方式又較操控,加上急躁的情格,經常發生母子衝突。初而口角,繼而動武,家庭關係極為惡劣。

(PhotoAC)

過於依賴女兒 影響女兒情緒和發展

女兒面對家庭關係的劇變,感到非常痛苦。既想安撫母親的情緒;又期望化解母兄衝突。更懷念父親在世時,扮演調解者去緩衝母子衝突,使問題不致惡化。於是,她試著充當父親的角色去化解母子恩怨,可惜母兄均無視她的聲音,指她年紀小,不懂事,無權發聲。夾在母親與兄長之間的她感到很困累,加上家庭關係不斷惡化,令她情緒抑鬱,因而產生自殘的念頭。因手臂上有許多傷痕,夏天也要穿長袖毛衣來遮蔽,遭受同學嘲笑及排擠。在一次的面談中,她形容自己的家就像一塊破碎了的鏡面,碎片散落在地上,無法復原。她跟著放聲大哭,聞者心酸。

原來,當母親與女兒關係太黏纒,將自己所有的困擾、問題及負面情緒都向女兒傾訴,希望從女兒身上獲取安慰或認同時,其實是有隠憂的。孩子會因此變成親職化,如上述女兒逼切地想幫助母兄和解,照顧和安撫母親的情緒,但實則是缺乏理解和回應,結果對女兒造成傷害。由於無法解決母親的痛苦而感覺焦慮、罪惡,罪疚感令她懷疑自己在母親心中的形象是差勁的,是一個不值得被愛的女兒,而這些情況都會阻礙女兒正常獨立和發展。

(PhotoAC)

母親不願接納女兒情況 女兒從戀愛中尋找自我價值

與母親談及家庭問題,指出女兒的自殘乃緣自家庭的衝突時,母親無法接受,她不能理解,認為自己沒有指責女兒,衝突只是圍繞兄長的學業成績及行為,為何與女兒有關?惡劣的母子關係持續,女兒自殘的行為增加,母親因不願接受女兒自殘是因自己而起,開始用指責、咒罵的方法來處理。在不被聽見,不被接納的情況下,女兒轉向從異性關係中尋求接納和關愛,希望從戀愛關係中找到認同和自我價值。可是,女兒內心始終覺得自己無能、 不夠好,才沒能力化解母兄的衝突。因薄弱的自我概念,在關係上變得過度討好別人,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及讚賞。後來,兄長入讀大學,入住宿舍,回家的日子不多,衝突自然減少,女兒的情況也開始好轉。母親終於接納女兒自殘行為是緣自惡劣的家庭關係,她也開始改變與子女的相處方法。

《本文獲家庭動力 Family Dynamics- We Care . We Connect- 授權轉載》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母女無話不談不一定好!」】
作者簡介:鄺詠嫺(家庭動力婚姻及家庭治療師)(kwongs@familydynamics.com.hk)

筆者從事婚姻及家庭治療. 主要負責家庭輔導、兒童遊戲治療、帶領SEN 學生小組,主領有關管教的家長講座及工作坊等。希望幫助學生及家長處理情緒及作出有效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