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風感冒引發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可變成慢性 影響聽力及語言發展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小朋友游泳、洗澡後,家長可能會擔心「耳仔入水」可引發中耳炎,兒科專科劉成志醫生指出,這是錯誤的觀念,導致中耳炎的最主要成因是十分常見的傷風感冒,急性中耳炎更有可能併發成慢性中耳炎,隨時「上腦」引致腦膜炎。一位3歲男童因頻繁傷風感冒而求診,但醫生發現他說話緩慢、以單字對答,檢查後才發現原來他因慢性中耳炎而影響聽力,令其說話能力發展較同齡小朋友慢,須以手術控制情況。
本文作者:兒科專科劉成志醫生

耳朵入水非病因

人體中耳外有一層密封的耳膜,除非耳膜有破損,否則異物不可能經耳道進入中耳。劉醫生解釋:「與中耳炎有密切關係的是耳咽管,它是位於中耳腔的一條通道,作用是調節中耳壓力,其『唯一出口』連接喉嚨和鼻咽。」一旦上呼吸道受感染,耳咽管黏膜腫脹,無法排走鼻涕和痰液,病毒或從耳咽管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中耳炎反覆復發可演變成慢性

在兒童階段,位於耳咽管出口的腺樣體比較活躍,防止病毒、細菌從鼻腔入侵身體,成年後腺樣體會縮小。但當小朋友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有鼻敏感時,會令腺樣體變得肥大,劉醫生提到:「肥大的腺樣體會阻塞耳咽管出口,耳咽管內積聚分泌物,更容易引發中耳炎。」更甚的是,如急性中耳炎反覆復發,可演變成慢性中耳炎,有機會影響聽力,亦因中耳接近腦部,中耳的積液或「上腦」變成腦膜炎,問題不容忽視。

幼兒拉扯耳朵、哭鬧 家長勿掉以輕心

患急性中耳炎的小朋友會發燒,並伴有鼻塞和咳嗽等病徵,劉醫生說:「患上中耳炎會大多會引起嚴重痛楚,年齡稍大的孩童能夠表達耳痛;若是幼童則會有經常拉扯耳朵和發脾氣等表現,家長可多加留意。」一般而言,醫生會處方抗生素治療急性中耳炎,如病情未有改善,如持續發紅和腫脹,則可能需要刺穿耳膜,助排出中耳積液。一旦演變成慢性中耳炎,醫生或考慮為患者放入中耳導管,用作通氣,排出積液亦減少復發機會。

慢性中耳炎或影響聽力 預防先要增強抵抗力

劉醫生分享,一名3歲男童不時因傷風感冒而求醫,惟一次會診期間醫生發現他呼吸聲大、說話緩慢且只能以單字溝通。經檢查後,發現男童因腺樣體肥大及上呼吸道頻繁受感染,因而患上慢性中耳炎,亦已影響聽力,導致說話能力發展遲緩。醫生遂在男童的耳朵放入導管,以解決中耳積液的問題。另外亦切除腺樣體,以免長期壓著耳咽管,減少中耳炎持續復發。經過治療後,男童的慢性中耳炎已受控,聽力回復正常,說話能力亦與同齡兒童無異。

預防中耳炎需由「源頭」入手,避免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劉醫生稱:「日常做到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和充足睡眠,能增強抗抵力。家長也可考慮安排小朋友接種流感疫苗。」如有不適便應盡快求醫,以減少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兒科專科劉成志醫生

點擊即睇「新手爸媽懷孕育兒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