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出牙期不適或會出現磨牙/愛咬東西/持續流口水 附三招安撫方法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嬰兒出牙|各位爸爸媽媽,你們的小朋友開始「出牙仔」了嗎?小朋友的出牙期約出生6個月左右出現,而出牙症狀會早於牙齒長出牙齦前約3至5天出現,出牙期或會讓牙肉痕癢、腫脹,導致嬰兒感到不適。本文將會介紹嬰兒出牙不適症狀以及安撫小貼士,而坊間更會用牙膠用作安撫之用,本文同時提供牙膠清潔方法及選購貼士。

BB出牙的時間與順序

大部分嬰兒在6個月左右開始出牙,但每位小朋友的成長進度可能不同,以下為粗略統計下的生長週期:

5-7個月:下門牙最早長出
6-10個月:長出上門牙
9-11個月:長出上虎牙開始
10-12個月:長出下虎牙出現
12-16個月:長出後側臼齒
2歲半左右:乳牙全部長齊,共20顆

出牙期的常見徵狀

1. 牙肉痕癢、腫脹
2. 流口水增多
3. 煩躁不安
4. 胃口下降、大便鬆散而頻繁
5. 出現玫瑰色或泛紅臉頰
6. 及屁股出現紅瘡或紅疹

注意:有些幼兒在出牙期間的反應較大,可能會出現腹瀉與發燒等症狀,家長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就診並遵循專業人士的意見。另外,出牙期的嬰兒愛拿到各種東西來咀嚼,為免嬰兒胡亂取東西來咬,很多家長也會提供安全性牙膠讓嬰兒咬緊。

出牙期安撫方法

1. 使用牙膠
將牙膠清洗後放入雪櫃冷卻,低溫可舒緩牙肉不適,但注意切勿放入冰格以免過硬傷害牙床。

2. 提供安全食物
如果嬰兒在出牙期間喜歡胡亂咬玩具,可用蘋果片或紅蘿蔔片代替,讓BB咬著緩解,但需全程看護,避免食物卡喉。

3. 安撫情緒
多陪伴嬰兒,透過玩耍轉移注意力,減輕他們的煩躁感。

4. 補充水分
經常給嬰兒飲用適溫的水,既能舒緩牙肉不適,也可避免因流口水造成的脫水現象。

5. 調整飲食
提供軟嫩易入口的食物,減少對牙齒和牙肉的刺激。

小心選購及使用牙膠 守護嬰兒健康

1. 避免選擇過於尖銳(或體積細小)或配件容易鬆脫的牙膠。如體積過於細小或容易鬆脫,嬰兒或會吞進口裡或有機會放到喉嚨位置,有機會造成阻塞喉嚨及影響呼吸,導致窒息危害生命。

2. 選擇安全性高的物料。嬰兒咬用牙膠時,盡量選擇安全物料,選購牙膠時應看清楚物料標籤,避免購買來歷不明的牙膠。

3. 消毒或儲放牙膠時要留意產品標籤,很多人也誤以為將牙膠放入冰格有助舒緩嬰兒牙肉不適問題。不過,應注意每款牙膠是否適合放到低溫的位置,避免因低溫而造成牙膠表面破裂,影響嬰兒安全。同時,消毒牙膠時也要留意是否能高溫蒸、放入沸水消毒,如因高溫導致牙膠外形損毀、破裂、變形時,有機會釋出化學物質,存有安全風險。

清潔牙膠方法及須知

1. 使用前後,應以溫和肥皂水清洗,再用清水洗淨。

2. 部分牙膠存有小氣孔,要注意清潔用水或BB口水會否進入牙膠內部位置從而演變成發霉。

3. 注意該牙膠使用說明書,留意哪些沖洗方式較為適合。

點擊即睇「新手爸媽懷孕育兒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