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行長易綱︰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減少經濟波動

撰文:童木
出版:更新:

《中國金融》雜誌10月10日發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行長易綱的文章《金融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稱,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共對中國人民的莊嚴承諾,也是貫穿金融工作的主線。人民銀行始終依法履行中央銀行職能,為幣值穩定、經濟高品質發展、人民收入穩步增長營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援。

文章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貨幣是金融的根基,中央銀行負責調節貨幣「總閘門」,肩負著重要責任和歷史使命。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就要求貨幣政策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完善跨週期設計和調節,更加註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提升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與此同時,需要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科學把握貨幣政策力度,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將經濟保持在潛在產出附近,減少經濟波動。

中國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注重精準導向。(視覺中國)

中國貨幣政策堅持穩健取向

文章指出,2020年以來,主要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全部進入接近零利率和負利率區間。大力度刺激政策在初期有一定作用,但邊際效用遞減,退出難度遞增,長期看還可能會刺激債務擴張和資產泡沫,固化經濟結構扭曲,影響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增加系統性風險隱患。相較而言,中國貨幣政策堅持穩健取向,保持在正常貨幣政策區間,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國家。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正的利率,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總體上有利於為經濟主體提供正向激勵,有利於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利於人民幣資產的全球競爭力。

針對人民幣匯率,該文章指出,縱觀全球,成功經濟體必須保持幣值穩定,這不僅包括國內物價水準的穩定,也包括匯率的基本穩定。若匯率發生較大幅度貶值,即便國內生產總值的本幣價值上去了,換成其他國際儲備貨幣價值也會下來,這既會影響本國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也影響老百姓的對外購買力。匯率劇烈波動,還會影響國內外對本國經濟的信心,不利於經濟主體正常的貿易投資活動。

堅持深化金融改革開放

文章稱,市場化的匯率形成機制有助於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2005年7月以來,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日浮動幅度逐步擴大至2%,同時中央銀行基本退出常態幹預。2015年8月11日,完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價機制,強調中間價更多反映市場供求變化。2019年8月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破「7」,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水準和彈性顯著提高,人民幣匯率預期平穩,外匯市場運行有序。

文章指出,要堅持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構建層次豐富的現代金融市場體系。健康多元的金融組織體系和金融市場體系,是中央銀行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的基礎條件。同時,該文指出,利率是金融資源配置的基石,利率市場化是中國金融領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

文章強調,近年來,人民銀行會同金融部門宣佈了50多條對內對外開放措施。金融市場開放方面,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不斷深化,中國債券市場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摩根大通旗艦指數,富時羅素主要指數也明確了將中國債券納入時間表,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債券通相繼推出,截至2020年上半年,國際機構配置人民幣資產已達6.4萬億元。人民幣國際化方面,以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為導向,穩步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