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網股拆局|「有形之手」威脅科網巨頭 無監管時代已成過去式?

撰文:翟梓謙
出版:更新:

電商界盛事、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節舉行前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突發布《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將針對互聯網平台經濟領域壟斷行為實施監管。

此前,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三部門早已聯合召開規範線上經濟秩序行政指導會。而市場監管總局又先後發表《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及《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可見中央政府有意對科網企業落實「強監管」、「嚴打壟斷」。這些「大到不能倒」的超級科技巨頭,莫非她們的「無監管」年代即將告終?

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三部門日前聯合召開規範線上經濟秩序行政指導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頁)

《反壟斷指南》基本原則:
營造公平競爭秩序;加強科學有效監管;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維護各方合法利益。

市場監管總局指明,「雙11」促銷期間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包括強迫商家「二選一」、促銷規則暗藏玄機、假冒偽劣商品屢禁不絕,甚至是直播營銷問題等。

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指,內地互聯網產業已進入成熟階段,不少「獨角獸」富可敵國,中央有理據對其監管,特別是中央提倡「內循環」,要改善內需結構。他提到,在十四五規劃中,中央已提及到消費結構性調整,故是次的反壟斷監管或是其中一步。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亦表示,有可能是因為「內循環」國策近期推出,所涉及的經濟結構考慮,他坦言之前幾乎沒有見過中國針對高科技公司的壟斷問題,因為傳統反壟斷法多數是打擊外國企業以保障本地經濟,而反壟斷在歐美國家相對流行,例如早期的IBM、Microsoft,以至近年Facebook及Google。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近日亦就著科技監管方面發言。(新華社)

周小川:科技創新給社會治理帶來巨大挑戰

事實上,全球的科技巨擎,不論是美國的「FAANG」,以至本港的「ATMX」,在今年疫情之下盡顯韌力。這些新經濟企業,市值以「萬億」計算,往往有著壟斷性的市場佔有率,隨之擁有「大到不能倒」、「勝者全取」的絕對優勢。

不過,正正因為科技巨擎在日常生活,以至資本市場中有著龐大影響力,便會為各國政府帶來管治威脅。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亦在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首屆大會上指,科技創新在催生巨大動能的同時,也給社會治理和全球治理帶來巨大挑戰,更認為互聯網科技巨頭掌控大量數據和市場份額,形成壟斷抑制公平競爭。

今年的美國大選,各大社交媒體均被視為有能力左右大選結果。(AP)

媒體左右美國大選 凸顯科企影響力

而在今年的美國大選之中,Facebook、Twitter、Google,以至是廣大媒體,均在大選有著絕對的影響力,甚至有人認為華爾街與科技巨擎形成的「深層國家」(Deep State),已經左右了大選的結果。

溫天納亦認為今次美國大選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當有企業獨大,例如美國的社交媒體在今次美國大選中,可謂有能力「篩選」總統,但當然美國的情況與中國不同。徐家健則認為,相比美國,中國對民企的警覺性一向較高,始終中國不是民主體制,維持「國進民退」的政策方向,希望減低這些科技巨擎的影響力,較易受政府控制。

歐美的大型科技企業,亦因為被控壟斷而牽涉訴訟。(資料圖片)

全球嚴管科技巨擎 中國「強監管」不新鮮

即使是崇尚自由的經濟體,都有必要限制大企業的壟斷地位,從而減低其影響力。事實上,搜索引擎巨頭Google於2018年已經被歐盟裁罰近44億歐元,原因離不開Google扼殺小型搜尋引擎的生存機會,近日又被美國司法部提出反壟斷訴訟。另一邊廂,歐盟日前又對Amazon提出反壟斷指控,對其商業活動展開第二次調查。

至於中國方面,「強監管」固然不是什麼新鮮事,由銀行業、房地產,以至近年手遊行業等,曾經都出現「強監管」手段。例如過往中國監管部門針對內地房地產行業,不斷強調「房住不炒」的政策方向,並持續收緊內房融資通道,增加房地產商資金成本,減少高價投地。

徐家健認為,螞蟻集團或是成為內地監管部門加強監管科技公司的觸發點。(資料圖片)

民企「功德圓滿」 無監管時代即將過去

溫天納提到,過去不少產業都是以國營主導,但由於新經濟行業無法由國家經營,結果由民營企業開發試驗。至今民企取得成功,可謂「功德圓滿」、「功成身退」,他認為過去的開發試驗階段「容忍度」較高,當前應該要收緊監管。他直言,未來方向只會是加強監管,這些新經濟公司受監管後,相信「粗野式」增長或成過去,未來會是向規劃式增長發展。

徐家健更認為,螞蟻集團上市觸礁一事,正正啟發了監管部門對民營科技巨頭「管不管、怎樣管」的問題。他相信,一旦中央對這些科技企業啟動了監管機制,相信「無監管時代」即將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