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零售步內捲2.0! 京東攻港 王維基應戰藏必殺技|財經解密
當本地零售業的現狀仍在寒冬掙扎,一記重拳再度撼動市場!內地電商巨頭京東上周強勢攻港,更與HKTVmall母企香港科技探索CEO、人稱「魔童」的王維基隔空交火!這場「口水戰」背後反映了內地企業對香港市場的積極佈局。而本地零售業進入「內捲2.0」模式,王維基也展現了他一貫的智慧與策略,為未來做出了精妙的部署!
攻港「攻心計」 京東借王維基「過橋」
中資企業進軍香港本非新鮮事,但像京東這般打鑼打鼓,「挑機」又抽水,就值得一說。上周一,京東在旺角電器街懸掛巨型廣告牌,以「唔賣得貴點夠交租直接「挑機」豐澤、百老滙等傳統實體店。據《香港01》了解,這筆廣告費投放耗資逾千萬。
線下叫囂、線上動真格。京東在FaceBook(臉書)開貼表示「買貴就賠」之際,其App界面的設計與本地電商龍頭HKTVmall也高度相似。此舉可以說直接「惹」到了王維基。他火速在FaceBook重砲反擊,還在業績會上暗諷道「抄功課都要揀個成績好嘅同學抄!」這場口水戰迅速吸引大量網民「食花生」。
網絡的世界有時太認真便輸了。仔細一看,HKTVmall的介面設計其實沒什麼特別,京東此舉有理由相信是「撩交打」、借機造勢。須知道,有「魔童」之稱的王維基,出名敢言又醒目,是本港商界的話題人物。京東今次藉王維基搶眼球,效果遠超於在全港十八區放滿廣告牌。
本地零售業迎「內捲2.0」 陷雙重擠壓困局
素有「魔童」之稱的王維基又怎會看不出京東的小心思,要說「抽水」,京東還要喊他一聲「師傅」。從早期的城市電訊,到後來轉型不再專注電視而是投入HKTVMALL,再到疫情期間生產口罩,這一系列舉措無不引起香港人的關注。王維基此次親自出面回應,表示面對有人抽水造勢,不回應反而對不起自己。況且「踢館」這位不是什麼「二打六」。京東是重量級的泰臣,與之相比,「本地薑」則相對勢弱。
自疫情過後香港零售業面臨結構性變化的困局,市場由「內捲1.0」轉變成「內捲2.0」。「內捲1.0」主要是遊客購買力下跌、港人消費降級,當中離不開中產移民、港人北上消費、負財富效應等因素。數據顯示,去年香港零售業的銷貨價值超過3700億元,較疫情前2018年約4850億,跌超過2成。而最新公布,今年二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亦按年跌13%,連挫12月;餐飲業同樣受到影響,去年食肆總收益僅約1090億元,較疫情前下跌9.6%。
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零售業的「捲」已經進入「2.0」階段,內地品牌迅速攻入市場,從餐飲領域向衣、住、行全方位擴展,例如李寧、高德和小米等品牌。這些中資企業在內地的共通特點是擁有豐富的資金和技術,能夠通過價格優勢迅速佔據市場份額。以京東為例,去年淨利潤超過413億人民幣,而HKTVmall的母公司香港科技探索則僅超過6600萬港元。再進一步來看,京東手頭現金有2414億人民幣(約2589億港幣),完全可以在香港這樣的小市場中大打「銀彈政策」。
另一邊廂,消費者在選擇網購平台時愈加重視物流速度和售後服務。京東擁有龐大的直營庫存,並在柴灣增設了一個超過1萬平方呎的營運中心,配備自動化分揀設備,這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處理效率。相比之下,雖然HKTVmall也標榜提供優質的物流服務,但主要依賴本地供應鏈,這可能使其在價格和運營成本上較輸洩。至於在售後服務方面,傳統的店舖維修服務成本高昂,而內地商戶則提供本地退貨及靈活的退換政策。
大敵當前 HKTVmall母企突豪派息
隨著內地品牌在香港市場積極佈局,香港零售業可謂雪上加霜。前一段時間外賣平台也經歷了一輪「廝殺」,Keeta同樣以「燒錢」的策略搶佔市場大餅,最終導致Deliveroo撤出香港市場。前車可鑑,面對「內捲2.0」本地零售商怎麼應招?全行的「餅」似乎難以做大,不再「縮」都算好消息。至於成本,本地人工、舖租貴,都是企業面臨的「死症」。某連銷餐飲企業CEO向《香港01》表示,只有降低租金才能提高本地企業的競爭力,但這並非易事。儘管地舖租金有所下降,許多租約仍不包水電,並不完全適用。此外,業主為了維護店舖估值,寧願空置也不願意降租,而商場減租的難度更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地薑」應做好充分準備。然而,HKTVmall母企卻離奇逆向操作,儘管去年業績虧損,仍宣布派發「網購十周年特別股息」,每股0.38元,股息率超過25%。以王維基等大股東持有的4億股計算,將獲得逾1.5億元股息。而早前HKTVmall母企回購近2.2億股,註銷後王維基的持股比例將增至約45%。
沙盤推演,這系列舉措似乎暗示HKTVmall可能走向私有化,甚至「賣殼」。不禁令人猜測王維基是否已為未來的退場做好準備,或引入外援抗敵。這場「花生」的發展,值得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