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市弱打好基本功 拆解招股書內常見3項認知誤區|伍禮賢

撰文:伍禮賢
出版:更新:

新股的招股書,又稱「發售文件」,相信投資者應該不會陌生。雖然近年香港新股市場疲弱,但是趁市況疲弱而打好投資基本功則顯得更為重要。在筆者過去接觸的一些投資者,特別對於新手投資者來說,有機會對於招股書存在幾種認知誤區。以下,筆者就將常見的幾種誤解逐一分析。

首先,可能會有投資者覺得招股書就等於公司的一般資訊發放,或者認為這些資訊亦可以透過網上或者其他第三方平台瀏覽。這個固然是沒有錯,但是招股書相比起其他網頁資訊或者第三方平台資訊,最大分別就在於,招股書屬於一種法律文件,性質上係具有法律效力。換言之,上市公司是需要對招股書入面的內容負上法律責任。所以上市公司願意付出較大的人力財力成本,去準備招股書。

第二,可能會有投資者覺得招股書入面的內容實在太多,有時一本招股書有過千頁,如果要完全看完,需要很漫長的時間。其實這裡有一個小小的技巧,就是雖然不同上市公司招股書的內容雖然都非常詳盡,但其實不同上市公司的招股書是有按固定格式或者相近的格式去來展示裡面的內容。所以投資者其實並不需要將整本招股書瀏覽,才知道入面的內容,反而可以按照自己想了解或者想找的內容去參考固定的格式位置。

第三,也有機會會有投資者覺得招股書裡面的資訊全部都是舊資訊,反映的是過去情況,未必有未來的數據。其實這也是一個理解誤區,因為招股書的資訊其實既包括過去的情況,同時亦包含一些未來的預期,所以投資者可以透過招股書的內容對未來的趨勢有所把握。

希望以上資訊可以對經常投資新股的投資者帶來幫助。

【財經專欄】投資明「賢」.伍禮賢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 伍禮賢

*本人為證監會持牌代表,本人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