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手接龍27】雪山跑手.對於高山 應心存敬畏

撰文:區嘉俊
出版:更新:

跑步是運動,也是連結。
透過跑步,我們認識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每人都是一個故事。於是,《香港01》忽發奇想,何不把訪問用接龍的方式,將大家連結起來?逢星期日出現在「跑手接龍」的受訪者,都要推介一名跑友作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每個故事,記者整理訪問資料後,會以受訪者第一身的角度撰文。
在這個充滿未知數的連結裏,你會成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嗎?今天第27期,承接護士跑手Tommy,今次是他的毅行者隊友Elton。Elton是個山界強人,對於山,他說的不是征服,卻是敬畏與欣賞。

與山結緣二十載,最初行山只為拍下良辰美景,繼而參加無數比賽,直至愛上攀雪山。愈了解,愈欣賞和敬畏它。

Elton攀上 非洲最高的山峰Kilmanjaro。 (受訪者提供)
除了跑山,他也喜愛其他戶外活動。(受訪者提供)

100公里有多遠?當年未滿18歲的我,其實不清楚,純粹是好奇心驅使我參加第一個山賽「毅行者」,沒想到從中發現自己的潛質。我沒有運動員的骨骼,但跑山不像跑路,可用技術彌補體能不足,例如上斜時重心前傾、只用腳尖着地和步頻要高,落斜時講求身體協調、眼到腳到、雙腳要向橫張開、腳尖一碰地面便抽起換上另一條腿。反覆磨練技巧配合良好裝備,我在這20年間參加了400多場比賽,奪得200多個奬項。

Elton教授大家避免傷患。 (受訪者提供)

人貴自知,跑短途賽,我的體能不及年輕人,因此我多參加重視技巧、補給和部署的長距離比賽。在10屆「國際雷利山頭霸王」,我摘下9次冠軍;也因為愛上跑山,當上物理治療師。這份工作和運動相輔相成,物理治療知識讓我減少受傷機會,增強體能。例如一個跳水運動員的前十字韌帶斷裂,要施手術,但她希望比賽不欲入院,我便思考各種可行方法治療她,例如不打石膏也要達到同樣效果。最終,她在跳水比賽奪得金牌,同樣是運動員的我加倍高興。

)這是日本的西穗高岳。 (受訪者提供)

經過多年奮鬥,人生處於收成期,比賽不再追求勝負,反而渴望平靜,希望回歸大自然,珍惜與老友相聚的時光。攀雪山則讓我進入另一個領域,雪山的高度達海拔8000米,事前準備很重要。出發前,我在網絡已經預先下載目的地的地圖及詳盡資料,並嚴選裝備;一入雪山便與外界隔絕,裝備與審慎計算環境狀況缺一不可,否則隨時賠上性命。就像年中攀過澳洲最高峰,當時風速達70公里,就像8號風球。而且能見度極低,開眼閉眼也是白色,只好間中打開手機預先下載的Google map及衛星定位,在白濛濛一片之下尋找山路,幸好安全登頂後回來。所以我説山是教人欣賞和敬畏的。沒有它打開回程的窗,我已消失在白雪中。

近年很多跑者參加越野賽,Elton嘗試用競賽角度把他們分成3組,並給予意見。
每公里用6至7分鐘:跑山容易得到滿足感。因為落斜時放膽衝,半跑半行的完賽時間已能顯著縮短,這在路跑是難以達成的。
每公里用5分鐘:跑步技術和心肺耐力已有根基。越野賽的參加人數遠比道路賽少,而且有多個組別,跑者只需改善上落斜技術丶鍛煉臀部和大腿肌肉,便有機會奪獎。
每公里用3至4分鐘:當有豐富經驗,上落斜的速度分別不大。 勝負又回歸平路,就像另一高手鷹鷹和我同場作賽,已能預料每1公里平路慢他1分鐘,有10公里便遲他10分鐘完成。

【跑手接龍】每個跑手都是故事 就從01開始

透過跑步,我們認識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每人都是一個故事,既然如此,何不把訪問用接龍的方式,將大家連結起來?遊戲就從《香港01》開始……(按此觀看所有「跑手接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