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調查 港人易誤以為成因跟肺癆、免疫力低有關

撰文:專科醫生
出版:更新:

患上慢阻肺病,患者的肺功能會漸漸下降,嚴重的話會呼吸困難或身體氧氣不足需要配戴氧氣機。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進行了一項網上問卷調查,成功訪問了約3,100位受訪者。該會註冊社工周思進先生說,調查有多項結果顯示港人對慢阻肺病的認識仍然不足,當中以疾病成因、病徵、肺功能可否得以逆轉的認知較低。

受訪者被問到是否認識慢阻肺病時,近八成半人指自己完全不認識或不太認識慢阻肺病。周思進先生說:「不少受訪者誤以為慢阻肺病是因年老出現的正常機能退化(43%)、氣管敏感(37%)、哮喘(45%)、傷風感冒(9%)、免疫力低(41%)、被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傳染(28%)、感染肺結核菌(59%)。」

香港胸肺學會會長林倩雯醫生解釋,長期吸煙才是導致慢阻肺病的最主要風險因素,其他高危因素還有長期吸入二手煙、空氣污染、室內污染、於工作環境長時間吸入煙塵及化學物和先天性抗蛋白質酵素不足,及與遺傳有關。因此,吸煙人士應盡早戒煙,以減少對肺部的傷害和減低致病風險。

病情嚴重慢阻肺病或需配戴氧氣機

調查亦問到慢阻肺病的呼吸道病徵,結果顯示受訪者對此症帶引起的呼吸道病徵明顯較高認識,但相反則易忽略非呼吸道病徵如心口痛、易疲倦、腳水腫、嘴唇或指甲床發青或發紫等。

美國胸肺學院(港澳分會)會長林偉奇醫生說,在一項本地的前瞻性流行病學研究中,8.5%的60歲以上巿民在肺活量評估中至少有中度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可見比例並不低。如果患者得不到適切診斷及治療,當病情一直惡化,或需長期配備氧氣機以維持身體足夠的氧氣及正常運作。

(左起)美國胸肺學院(港澳分會)會長林偉奇醫生、香港胸肺基金會主席何重文醫生、香港胸肺學會會長林倩雯醫生、慢阻肺病患者黃先生、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註冊社工周思進先生。

藥物沒法逆轉肺功能

至於治療後的肺功能恢復,周思進先生說,調查中有七成半人說可以,包括可完全恢復(2%)、可恢復大部分(30%)和可恢復一些(43%)香港胸肺基金會主席何重文醫生解說,目前醫學界未有藥物可以逆轉患者的肺部功能,吸入式藥物是其中一種,治療目標為減慢病情惡化。

然而何重文醫生說:「當患者使用吸入式藥物時,需要在按下藥瓶同時吸氣,將藥物吸入下呼吸道。但慢阻肺病的患者中,不少也是長者,他們的協調能力相對較差,臨床上看到不少患者也遇上這個問題,最終藥物未能發揮其效用。」

患者難判斷網上資訊是否準確

除了以上的用藥問題,調查亦有探討患者,忘記用藥步驟的情況。有一成半受訪者有使用吸入式藥物的經驗,當中有超過一半人曾忘記吸入式藥物的使用步驟,包括經常忘記的有11%、偶然忘記16%、很少忘記31%。當他們忘記用藥步驟,部分人會尋找相關資訊,最多人選擇網上影片(55%)和網上文章(53%)為獲得資訊的渠道。不過,當中只有不足一半人指出,他們能夠判斷網上資訊是否正確。周思進先生說:「這意味患者可能並不知道何處可得到正確的用藥資訊或可能資料有誤,而一直錯誤地用藥。」

機構印製小冊子 為患者提供全面資訊

為讓患者可以方便地重溫相關資訊,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印製「慢阻肺病知多啲」小冊子,訪問多位專業人士,包括醫生、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藥劑師、護士、營養師,並附有短片,提供全面資訊,現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