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醫生影評:掛羊頭賣狗肉?《閃靈》續集竟似超能力動作片

撰文:白色豆腐蛋糕
出版:更新:

史丹利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當年執導《閃靈》(The Shining)時,獨樹一格的曖昧詩意,讓這部影史留名的經典恐怖片留下深刻的印記,卻自此惹怒史提芬京(Stephen King),電影一改史提芬京原定在片中的家庭救贖價值,改為徹底崩壞的父權,時隔39年後所推出的《安眠醫生》(Doctor Sleep),就較為討好史提芬京,將初始的《閃靈》結局還給了史提芬京,鍋爐室的爆炸,全景酒店的滅亡,換來自我救贖,其實《安眠醫生》一樣是好看的,端看於是否能夠換個角度來看《閃靈》,便能讓影迷更有感。

《安眠醫生》獲得90%觀眾評分。(截圖)

《安眠醫生》的故事細節甚多,傳承於導演米高弗拉納根(Mike Flanagan)的嚴謹,近年在恐怖片《Gerald's Game》、影集《陰宅異事》(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的表現都有目共睹,他所執導的恐怖片情節細膩,有深刻的人味,這或許是讓史提芬京點頭願意讓《安眠醫生》改編成電影的原因,一脈相傳自史丹利寇比力克的電影,卻又能讓史提芬京滿意這個結局,也算是影史上的兩全其美了。

其實《安眠醫生》的故事穩紮穩打,逐一介紹當年長大成人的大叔Danny(伊雲麥葵格/Ewan McGregor飾演),現今的小女孩Abra以及反派真結族的存在,都擴展了電影遼闊的世界觀,閃靈的力量無所不在,恐懼如影隨形,是該逃避,還是該接受,整部電影花了2小時半的史詩篇幅,讓我們再次進入這個精采的恐怖世界,雖說這一回其實並不恐怖,比較像是超能力的動作片,但觀看起來仍是愉快的。史提芬京的小說多半在講述同一件事,便是自我救贖與和解,主角們往往脆弱且孤寂,必須要透過殘酷的冒險才能昇華,《安眠醫生》在主旨上倒是比較貼近,當年的Danny透過酗酒、染毒來逃避父親,但終究是要有所和解。

《安眠醫生》改編自同名的《閃靈》續集小說。(《閃靈》劇照)
+6

《閃靈》的成功來自於抽象化,這讓整部電影呈現得格外雋永,迄今仍值得一看再看,《安眠醫生》的意義在於傳承,一邊是恐怖大師史提芬京,另一邊則是電影之神史丹利寇比力克,在拍攝續集上原本就困難重重,不過米高弗拉納根已經很盡力去完成整部電影所架構的理念,孤寂的反抗,到最後的一刻,唯有犧牲才能獲得勝利。

不過《安眠醫生》仍在特效的執行上有所捉襟見肘,最為令我困惑之處,莫過於選擇不用特效重現當年的積尼高遜(Jack Nicholson)、謝利杜瓦爾(Shelley Duvall),改以Henry Thomas、Alex Essoe來詮釋當年的角色,這點倒是會讓當年的《閃靈》影迷顯得出戲,換一個人來演當年的角色,然則又都是關鍵戲,如果沒有當年那兩位偉大演員的神采,其實很破壞觀影者的情緒,當然我們知道在特效成本上,《安眠》無法像《未來戰士:黑暗命運》(Terminator: Dark Fate)或是《雙子任務:疊影危機》(Gemini Man)那樣重現當年的主角樣貌,但其實若以背影或是側臉來演出,也是可以的,我也不會如此出戲。

《安眠醫生》的意義在於傳承。(《安眠醫生》劇照)
+4

但話說回來,《安眠醫生》仍是一次愉快的觀影經驗,《閃靈》的冷峻疏離,反倒成就《安眠醫生》的溫柔,這終究是好的,或許多年以來,這也是史提芬京的自我救贖吧。

【本文獲「白色豆腐蛋糕」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