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風暴》點解叫座不叫好?豆瓣評分僅4.8 似TVB劇未係最大敗筆

撰文:影視獨舌
出版:更新:

【G風暴/影評/古天樂/張智霖】這個元旦檔期,平淡而又熱鬧。說它熱鬧,是因為今年元旦檔新片總票房已經突破10億(人民幣、下同),元旦首日票房也超過4.7億,位列內地影史元旦檔首日票房第二,是除去年之外的最好成績。

說它平淡,是因為尚沒有一部電影,能稱得上叫好又叫座。雖然《穿過寒冬擁抱你》累計票房已達到5.4億(人民幣、下同),《G風暴》累計票房已達到3.37億,但這種繁榮,更像是觀眾走入影院後的無奈選擇。

【相關圖輯】古天樂有可能重返TVB救收視? 細數5位欠下劇債未償還的巨星(點圖放大瀏覽👇👇👇)

+21

在內地,這個元旦檔,本應當硝煙滾滾。雖說《平原上的火焰》和《忠犬小八》(內地翻版拍)相繼撤檔,但《穿過寒冬擁抱你》、《李茂扮太子》、《以年為單位的戀愛》以及《G風暴》四部電影,仍然算得上是群雄爭霸,勢必是要分出個高低。誰成想,票房的高低是分出來了,但口碑嘛,觀眾都不甚滿意。

尤其是《G風暴》,作為“風暴系列”電影的最終章,本來讓人充滿了期待。“黃飛鴻”之後,還沒有華語真人系列電影能拍這麼多部。《葉問》拍了4部,“囧系列”也只有4部。算上動畫片,也只有《熊出沒》和《喜羊羊》。

有趣的是,在去年的內地元旦檔,也有一部系列電影上映──《西遊記之再世妖王》,這是星皓影業“西遊記”系列電影的第四部,比“反貪系列”還要慢一步。不過,它的運氣就沒有《G風暴》來得好,票房剛剛過億,估計是沒後續了。

然而,《G風暴》辜負了觀眾的信任。豆瓣評分4.8分,上映3天貓眼預測票房從8億跌至5億的現象,也說明這部電影的窘迫近況。《G風暴》到底出了哪些問題,真的有連拍五部的必要嗎?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G風暴》精彩劇照👇👇👇

+2

不帶腦子也看得不爽

可以肯定的是,在走入影院之前,大部分觀眾對《G風暴》的水準做了一定的心理建設。畢竟,這一系列前四部作品,也只有《Z風暴》的豆瓣評分超過了6分。客觀地說,大過節來看這部電影,純粹就是為了“爽一下”。

很可惜的是,《G風暴》一點讓人樂的機會也不給。前幾部起碼態度端正。到了最終章,編劇徹底放飛了自我。以往不帶腦子就能狠狠爽一番的暢快,在這一部電影中並未出現。尤其是,近兩年已有《拆彈專家2》、《怒火》珠玉在前,《G風暴》連狗尾續貂都算不上。

最新的故事仍然圍繞著古天樂飾演的陸志廉展開。即使沒看過前作的觀眾,看到人名也能明白,他與香港廉政公署(下文簡稱ICAC)有關。陸志廉是ICAC執行處首席調查主任,主要負責反貪調查。志廉就是有志於世界廉潔嘛。

雖然已經破獲了四起大案(前四部),但陸志廉並未升職,也沒坐上辦公室,還是時刻沖在第一線。不過,這次的案件更刺激,以往的經濟犯罪、內部貪污已經不夠酣暢,這次編劇專門引入了跨國人口販賣的大手筆。

【相關圖輯】G風暴|反貪系列終極篇公開製作特輯 1比1搭建太空館天象廳拍攝(點圖放大瀏覽👇👇👇)

+7

也正是這種強概念的支撐,《G風暴》全場陷入了你射我我射你的槍戰廝殺,動不動就有綁著炸彈的“肉票”出場,追車、爆炸、刺殺更是數不勝數。可以說,導演為了讓觀眾看到爽盡了最大的努力。在IMAX場看,的確挺high的。

然而,武戲太多就容易喧賓奪主。這部電影的最大問題,就是敵我火力水準的不合理。在ICAC和香港員警還抄著Glock17手槍瞄準的時候,恐怖分子已經人手三把微沖了。但就算火力這麼懸殊,ICAC還是能克敵制勝、幹翻對手。

如果導演不那麼貪心,只把《G風暴》拍成純粹爽片的話,觀眾的不滿或許沒有那麼強烈。

但林德祿明顯想要更多。在片中,他一方面不斷輸出價值屬性,通過陸志廉的嘴,念出一段極其直白的臺詞,從而闡述ICAC的偉大之處;另一方面,他還給片中主角瘋狂加感情戲,大概是還想收割幾波觀眾的眼淚。

【相關圖輯】G風暴|黃宗澤被五花大綁變人肉炸彈 「洗手間都忍住唔去」(點圖放大瀏覽👇👇👇)

於是我們看到,陸志廉不斷亮出證件,對方的表現也很有意思,要麼瘋狂反撲,要麼呆若木雞。開始筆者還不明白原因,後來才想通,這明顯就是借用了《西遊記》裡青牛精的金剛琢啊。你要有防備,就能躲,沒防備就被抓。

陸志廉的下屬譚美莉,也一改前四部對上峰的暗戀態度,主動“進攻”。如果不是因為這是最終章,陸志廉註定要犧牲,兩人的親密關係估摸也就成了。

更荒唐的是,《G風暴》連槍戰對決都沒找到一個合理邏輯。

該片中間的重頭戲,是保護亞洲首席大法官龐愛瑪的安全。因為她總在全球作演講,請求凍結反派的帳戶,所以反派對其恨之入骨,決定在香港暗殺她。

先不說香港的具體治安如何,看片時筆者最大的疑惑是,難道貧困地區還能比發達地區安全?既然決定要動手,為何不把刺殺場所定在之前演講的印尼?那地可連監控都沒有。演講之中她的“狼人自爆”更加離譜,簡直在蔑視戲劇規則。

大結局編劇讓女反派捅死男反派的舉動,堪稱全場唯一笑點。這種笑,不是喜悅,而是恥笑。雖然過去大家都說,中國國產網路電影爛,但人家起碼比較誠懇,《G風暴》的這一操作,卻是實實在在的偷奸耍滑。把觀眾當成傻子耍。

重術而輕道的流水線產物

“風暴系列”電影,更像是一部5集電視劇。

不論是古天樂、張智霖、鄭嘉穎、謝天華、廖啟智、譚耀文、盧海鵬、麥長青、羅蘭這些大眾耳熟能詳的TVB演員;還是影片永恆不變的“查案、遭誣、證得清白、緝拿罪犯”標準敘事四件套,都像極了一部TVB律政警匪劇

【相關圖輯】TVB|你看不到的萬千星輝!女星各有各忙 陳瀅攬攬朱敏瀚慘食檸檬(點圖放大瀏覽👇👇👇)

+44

“反貪系列”電影拍了五部,分別對準了五個社會事件。2014年上映的《Z風暴》,對準的是關愛基金;同年,《S風暴》開拍,對準的是世界盃期間馬會的賭博系統;《L風暴》對準了洗黑錢;《P風暴》則把視角瞄準監獄。加之以跨國人口販賣為主線的《G風暴》,往大了說,這個系列也算與時代同步伐了。

令人費解的是,雖然在拍社會熱點,可每部電影都給人一種隔靴搔癢的浮躁感。老實說,如果不是筆者早年熱衷香港娛樂雜誌,對娛樂新聞略有瞭解,那一定會給編劇架上一頂胡編亂造的帽子。怎麼能把故事講這麼乏味、無趣呢?

“風暴系列”電影,除了寫劇本的編劇外,還設置了一個特殊崗位,故事:黃百鳴。必須承認,黃百鳴是編劇出身,寫過《搭錯車》、《夜半歌聲》等作品。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個好點子就能架構出一部好電影。

用大爆炸代替強情節,用快節奏代替複雜人物,觀眾在看片的過程中,不會獲得任何的情感代償,也不會得到任何的價值啟迪,從導演到演員一切只為通關服務。雖然影片在反復強調ICAC,但看完“風暴”五部曲,筆者對ICAC的認知還不如周星馳電影中的飛虎隊深刻。更別說區分明顯的重案組和交通組了。

【相關圖輯】周星馳|童星35年後重聚 最感動出騷周星馳幫手執鞋(點圖放大瀏覽👇👇👇)

+8

“風暴”五部曲中,還有頗多侮辱觀眾智商的情節。反派必先主角一步殺死準備投誠的污點證人,艱難查證的主角必然會遭遇誣告和調查,反派之間一定會因為愛情撕個沒完(如果兩人是情侶關係),以及安檢一定檢查不出炸彈。

UCAC本是文職,陸志廉卻是007式的存在。他勇猛的樣子,甚至還超越了占士邦。占士邦再強,也不敢經年累月拿著一支小手槍突襲,總歸是要衝鋒槍、突擊步槍、狙擊步槍按需索取的。主角武功這麼強,又該怎麼限制他呢?

港產片的慣用套路是,給主角設置一個“累贅”。比如,《S風暴》中羅蘭飾演的同學母親,《G風暴》中張繼聰飾演的王藍祿。一般這類人作用只有一個:送死。這能讓主角的內心陷入崩潰,使其出現弱點,爾後突破心牆變得更強。

【相關圖輯】羅蘭|87歲羅蘭搭地鐵冇位坐要攙扶 呆企車廂中間終獲好心乘客讓座(點圖放大瀏覽👇👇👇)

+1

動作、犯罪、愛情、陰謀,皆是商業片的慣用元素。可將其圍繞著廉政公署與權力紛爭展開,並將其限定在一部90分鐘的電影中,就定然會出現不可調和的雜糅問題。敘事邏輯一旦不合轍,動作戲就會變得莫名其妙。

“這是什麼?這又是什麼?他們為什麼打起來了?”的疑惑,歸根結底是動機的缺失。在這個年代,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都需要找個合適的理由,畢竟少林可離著明教3000公里啊。

香港電影應當被憐憫嗎?

有人說,“風暴系列”電影的爛,本質原因是香港電影人才的青黃不接。也有人說,雖然明知《G風暴》是爛片,還是要去看,讓古天樂賺錢建學校。

前者不成立。香港影視行業的確陷入了低谷。編劇的人才儲備跟不上,演員也全是老面孔。近日舉行的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21”更是沒幾人關注。但這和林德祿關係不大。

【相關圖輯】萬千星輝2021丨江嘉敏驚現三下巴 脹爆身形猶如兩個鄺潔楹(點圖放大瀏覽👇👇👇)

+17

說到底,“風暴”導演林德祿的風格從未改變。他熱衷於官僚正義、價值輸出那一套,又擅長在男女情色、舞男應召上做文章。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就拍過講廉政公署的《廉政先鋒1985》、《廉政先鋒II行動組》,和講男歡女愛的《應召女郎1988》、《現代應召女郎》、《新男歡女愛》。這些年幾乎一點進步也沒有。

至於後者,則純粹是見仁見智了。雖然由於工作的原因,筆者每年都要為爛片貢獻票房,但筆者始終認為,爛片能取得高票房,在座的每個人都有責任。可話又說回來,香港電影畢竟不能只靠古天樂賣票。還是得講究個貨真價實。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港產片出產生了不少經典作品。豆瓣電影Top250中,華語片有40部,港產片佔一半。最近一部入選的港產片,是《歲月神偷》。而近十年在榜的大陸電影,卻足足有5部之多。也算是後起之秀、後來居上了。

【相關圖輯】豆瓣2021評分最高十大港台劇集榜單 《華燈初上》僅位列第10(點圖放大瀏覽👇👇👇)

+7

香港電影的美學風格,主要有三點,以人本為中心的港式人文理念、明星制下的類型化路線,以及從題材挖掘到表現形式的極致化探索。劉德華、古天樂、郭富城、劉青雲等明星演員的老去,的確摧崩了港產片的類型化模式,但人文理念和極致化探索的喪失,才是港產片衰微的本因。這不是哪個演員能拯救的。

香港人的身份變遷和價值變遷,帶來內心的焦慮和迷茫,必然會反映在文藝創作之中。不過,倒也不用悲哀地號啕“港產片已死”。

拋開那些北上撈金的香港導演不談,2018年中國國慶檔上映的《無雙》,2020年平安夜上映的《拆彈專家2》,以及陳木勝導演的遺作《怒火》,都算得上是叫好又叫座的港產片。再往前數,《殺破狼·貪狼》和《追龍》也挺出色。

近幾年的港產片,尤其是香港警匪片,已然走上正確的道路。如果跳出“反貪系列”來透觀全域,我們能發現,《無間道》身上的那股製作精緻、邏輯嚴密、節制、克制、寫實的氣質,還有來自傳統港產片的“盡皆過火、盡皆癲狂”的風格,在上述影片中不同程度得到了繼承。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