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聯決賽|哥迪奧拿關鍵比賽諗太多 屢次淘汰賽戰術實驗玩出火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歐聯決賽,曼城對國際米蘭,前者實力佔優,被外界看好捧盃,完成三冠王偉業。對曼城而言,最大的威脅或不是來自國米,而是領隊哥迪奧拿的內心。過去多年,哥迪奧拿在執教拜仁慕尼黑及曼城時,踢到歐聯淘汰賽關鍵階段,都會突然想得太多,使用一些奇怪的排陣,執行一些有反效果的戰術實驗,最終令球隊落敗。

歐聯決賽

曼城 對 國際米蘭 今晚深夜3點
NOW 613/643台現場直播

歐聯決賽點踢好?或者唔好諗咁多。(Getty Images)

【13/14】拜仁4強兩回合負皇家馬德里0:5

這是哥迪奧拿關鍵戰「做實驗」自己中伏的起源,拜仁首回合作客負皇馬0:1,並非太差的賽果。到主場的次回合,哥迪奧拿突然「擺大個頭」搶攻,四箭齊發,以列貝利、文迪蘇傑、湯馬士梅拿及洛賓攻堅,結果進攻無效,反而半場被攻入3球。

哥迪奧拿換邊後以查維馬天尼斯入替文迪蘇傑補救,為時而晚,末段再失波,以0:4完場,總比數輸0:5出局。在《Pep Confidential》書中,哥迪奧拿表示:「我整個球季都拒絕使用4-2-4陣式,但在全季最重要的一晚,我決定這樣做。結果是完全一團糟!」

哥迪奧拿執教拜仁首季,在歐聯被皇馬踢出局。(Getty Images)

【14/15】拜仁4強兩回合負巴塞隆拿3:5

為了阻止美斯、蘇亞雷斯及尼馬的「MSN」三叉戟,哥迪奧拿的拜仁在首回合排出3中堅應戰,希望以人盯人的方式看管對方,靠門將紐亞當清道伕。結果拜仁頭15分鐘被攻得風聲鶴唳,幸運地保住不失球,並由16分鐘起臨急改踢回4後衛,由3-4-2-1變成4-3-1-2,穩住了戰局。不過,在下半場尾段,拜仁連失3球,作客負0:3。

哥迪奧拿的「實驗」在開賽早段造成混亂,他在釀成大禍前改過,但最終都以大比數落敗。拜仁次回合主場贏3:2,惜首回合輸得太慘,結果以3:5出局。

執教拜仁的第二季,就被巴塞隆拿淘汰。(Getty Images)

【15/16】拜仁4強兩回合和馬德里體育會2:2,輸作客入球出局

在首回合作客馬體會,哥迪奧拿採用保守的態度,放棄當季狀態大勇的湯馬士梅拿;梅拿那一季44場比賽攻入31球。他用堤亞高艾簡達拿取代梅拿,增加中場人手,結果早段失球,之後找不到入球,到末段以梅拿入替堤亞高,最終以0:1先輸。

次回合,拜仁以梅拿打正選,此子射失12碼,最後拜仁贏2:1,總比數與馬體會賽和2:2,由於對方有作入球,所以拜仁無緣決賽。哥迪奧拿在拜仁的戰術實驗告一段落,他在2016年夏天轉到曼城執教。

哥迪奧拿教拜仁3季,每次都是歐聯4強止步,最後一季被馬體會淘汰。(Getty Images)

【17/18】曼城8強兩回合負利物浦1:5

哥迪奧拿起用4-3-3陣式,為了應對利物浦右翼穆罕默德沙拿,他選用了踢開中堅的拿樸迪客串左閘。在那一季,拿樸迪之前只踢過左閘一次。結果,沙拿開波12分鐘就入波,利物浦在31分鐘連入3球。這場另一個部署是正選棄用狀態大勇的史達寧,而用根度簡,令曼城的進攻側重利萊辛尼的左翼,但那場利物浦右閘阿諾特踢得好。

曼城首回合以0:3大敗,次回合主場對利物浦再輸1:2,總比數以1:5出局,未能晉級準決賽。當然,拿樸迪表現差非哥迪奧拿一人責任,誰知起用辛真高或戴爾夫打左閘會不會更差?

17/18球季,曼城在歐聯8強被利物浦踢出局。(Getty Images)

【18/19】曼城8強兩回合和熱刺4:4,輸作客入球出局

首回合作客熱刺,哥迪奧拿竟然收起奇雲迪布尼,到89分鐘才派他入替大衛施華,這似乎是出於輪換而非傷患問題。在迪布尼大部分時間缺陣下,曼城先輸0:1。

次回合,哥迪奧拿棄用費蘭甸奴,起用根度簡、大衛施華及迪布尼踢中場,跟熱刺對攻,結果以4:3贏波,兩回合踢成4:4,由於熱刺有3個作客入球,所以曼城出局。

戴爾夫守不住孫興慜。(Getty Images)

【19/20】8強負里昂1:3

疫情下,曼城對里昂在中立場一場過決勝負,這場可能是哥迪奧拿在歐聯最大的戰術失誤,過於保守。他好像干地或者摩連奴上身,排出3-5-2陣式應戰,基爾獲加打祖奧簡斯路打翼衛,史達寧及加比爾捷西斯雙箭頭,收起大衛施華、貝拿度施華、菲爾科爾及馬列斯這些才華橫溢的進攻球員。

曼城進攻不順,又在早後失波落後,哥迪奧拿在57分鐘變陣,收起踢右中堅的費蘭甸奴,由馬列斯踢右翼,變成4-2-3-1陣式。不過,這場曼城最終以1:3落敗,又無緣4強。

想不到曼城會不敵里昂。(Getty Images)

【20/21】決賽負車路士0:1

這場是哥迪奧拿式「諗太多」的經典案例,將費蘭甸奴及洛迪卡斯簡迪兩位正宗防中擺在後備,由迪布尼、大衛施華及根簡度組成中場。結果,車路士靠上半場尾段夏維斯的入球,以1:0贏曼城。

兩年前歐聯決賽,曼城不敵車路士,哥迪奧拿與獎盃擦身而過。(Getty Images)